微信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要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因微信并未采取实名制认证,若不能证明微信使用人系当事人,则微信证据在法律上与案件无法产生关联性。
二是微信证据的完整性。这涉及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
微信证据的理论归属
(一)微信证据的本质
民事诉讼法将证据种类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电子数据、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八大类。鉴于微信平台有比较多的交流功能,笔者将分别对各种功能下产生的证据进行分析。
1、微信中的语音交流功能
人们使用微信语音交流功能所涉及的法律和事实问题,如果被用于司法实践中,应对这种证据如何定性笔者认为,该种证据有着与视听资料相类似。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声音、影像和图形。视听资料主要把声音、图像储存在一定的介质上,形象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微信中的语音聊天功能所留下的种种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与录音相似,属于一种模拟信号,通过手机为载体进行播放,达到证明的作用。因此,微信证据中的语音证据,笔者认为应属于视听资料。
2、微信文字、图片交流功能
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使用打字功能进行交流,也会常常发送一些图片等,这些文字、图片在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属于电子数据。电子数据是指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电子化技术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的客观资料。因其也是以内容来反映客观事实,在电子数据没有成为法定的证据种类之前,理论上将其大多归于书证。然而,仔细考量电子证据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电子证据与书证有以下的区别:
首先,存储介质不同。电子证据内容的实质是一组电子信息,依赖的是诸如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储存介质;书证依赖的主要是传统纸张;
其次,表现形式不同。电子证据须依赖计算机等机器才能表现其内容,而书证毋需依赖机器设备。
第三,可信度不同。电子证据容易被篡改而不留痕迹,而记录在传统纸张上的文字原始保真程度较高,被篡改后容易被发现,因而可信度较高。在人们之间信息传递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的今天,当事人在各种信息系统中的交流所形成的证据,必将成为案件审理中明辨是非的利器。
3、微信朋友圈功能
朋友圈是微信平台上应用非常火的一个社交平台,主要是一些很熟悉的朋友在晒各种生活照或者文字心情,朋友们可以在朋友圈的动态下评论交流,这种交流主要以文字方式,可以截图或者拍照保存,可以对朋友之间的某种事实进行认定、证明。那么这种证据应该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同微信中的文字与图片性质相同,通过转化应该属于电子数据,由于朋友圈相对于微信聊天功能来说,它的对象更加特定化,往往仅限于当事人的朋友,这种成员之间的特殊性,更容易成为单人或多人之间交换证据的平台,其证据价值不容忽视。
(二)微信证据的特点
微信证据的主要载体是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载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微信证据与其他传统证据不同,存在一些独有的特点。
1、载体的特殊性
微信证据的载体是手机等电子设备,而传统数据载体多为纸张等。如若载体不存在或者被损坏了,微信中存在的证据就可能丢失。所以微信证据依赖于一定的电子载体,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再现。微信证据中的音频证据、文字证据、图片证据都需要借助一定载体或者经过转化后展现出来,证明案件事实,否则,不能为人所知,无法达到证明作用。
2、可转化性
微信证据存在于微信平台上,通常要经过转化才可以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将在电子设备中存在的某些电子信号物化并展现出来。这个物化或者转变的过程就是微信证据的转化。物化主要指将虚渺的微信证据中的文字或者图片转移在纸质上,用以案件证明。转变是指将微信证据中的语音证据存储在其他电子设备上,用于转移和保存。
3、开放性
微信作为公共的聊天社交平台,经过注册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由于其主要基于手机平台,使用人数目前已经极为庞大,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微信中传送的各种数据和内容会被多人知晓和获取,使用人数和复杂的使用群体,也正是微信证据具有开放性的原因。
4、脆弱性
微信中存在的证据其实质是一种模拟信号(微信使用者多采用模拟信号传递信息),因此,信息变异或者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微信证据须在辨明真伪后,结合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审查提交法庭的视听资料是否与微信中的记录吻合。因为当微信证据存在人为因素或者技术障碍介入时,微信中的聊天记录信息极其容易被人篡改、伪造、破坏或者毁灭。
当然,微信证据在理论认定上还存在缺失,实践中适用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法律从业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对其理论不断的进行补充,对其实践运用进行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
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
法官提供的证据是否可被要求返还?
66人看过
-
原告提供新的证据是否可以当庭提供
472人看过
-
当庭提交证据是否可以要求举证期
61人看过
-
工伤老板不承认是否要求雇主提供证据证明
443人看过
-
对方要求误工费,证据是否必须提供?
454人看过
-
提供微信证据的技巧和方法
125人看过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
行贿案要求提供口供证据可以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16行贿提供口供能当证据,因为根据我们国家法律当中的规定,对于一切案件在进行探讨的时候,都是需要提供证据的。同时我们国家在成立刑事立案庭的案件的时候是重点调查研究,不能够轻信口供的。
-
可以依据要求提供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7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离婚后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针对此
-
劳动仲裁怎么应对不提供证据证据单位是否可以不提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0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内不提供的,应当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