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9 10:41:15 464 人看过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都是以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

(1)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犯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过失犯罪,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

(2)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在客观上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作犯罪处理。

(3)投放危险物质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4)主体要件责任年龄不同。投放危险物质罪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年满16周岁才负刑事责任。

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就构成过失投毒罪。如果没有引起中毒的行为表现,或者致人中毒的行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均不能定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例如误将毒药当作药品给特定人服用致死,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本法规定,只有发生法定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未发生中毒后果,或者造成的后果尚未达到法定的严重程度,不构成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这一特征是本罪区别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关键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9: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危险物质投放过失罪立案标准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立案标准:第一、一般是指,过失投放有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和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第二、还没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严重损害公私财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第三、刑法修正案把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怎么处置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有两种情形:1、犯此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凡此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指过失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243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策略
    一、证据意识强化侦查、公诉人员的证据意识。侦查阶段提高收集与固定证据能力。总的要求,一是坚持证据为本的原则。要求侦查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从客观存在的证据出发去认定案件的事实,不凭主观推断。二是不搞刑讯逼供、诱供、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去收集和固定能够充分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类证据,不断提高侦查的能力与水平。二、强化能力根据投毒犯罪的特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能力:1、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特别在其人身被采取强制措施时要及时提审,收集供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讯问。收集供述要合法,从确定侦查人员主体、人数、有无法律手续到遵从法定程序都要合法。2,现场勘验要规范操作,依法定程序办事,不能以借口死因不明来推委侦查不力的责任。无论什么案件,对一切可能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文书等均要提取、收集。如投毒案件中的胃内溶物、心血。它既为破案提供案件三个环节展开。提取现场物品,应会同见证人和物品持有人查点清
    2023-04-28
    347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注意事项
    一、报案意识报案不及时,受害者的报案意识不强。投毒者与受害者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甚至为文盲、半文盲、报案不及时。有些投毒杀人案件,经验不丰富或责任性不强,丧失了获取诸如犯罪嫌疑人指纹等直接证据的有利机会。二、证据意识由于证据意识淡薄,侦查人员获取证据不全面,时常存在疏漏。有时也因为审查工作的不仔细,在直接证据取不到时,又没有能够有效组织间接证据,形成锁链,无法排除其他人作案的可能,致使案件处理进退两难。究其原因,侦查人员思路已成定式,实践中的通常做法是,只要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或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案件就算告破。在收集和固定证据时往往注意对无罪证据的分析与判断,没有及时固定有关证据,往往不考虑证据能否定罪与起诉。因此,犯罪嫌疑人一旦出现翻供,案件就无法补救。三、审查起诉审查起诉工作不到位,审查及出庭时忽视对毒物剂量及其药理特点结合伤害、死亡特征分析与说明。四、间接证据要充分利用间接的证明力。在
    2023-04-28
    341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相关问题
    一、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二、构成要件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所谓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的大量损失
    2023-06-04
    61人看过
  • 如何处理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证据
    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件:1、客体是社会正常秩序;2、客观上表现为投放了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并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3、主体是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要件是过失。《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四个构成条件1、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四个构成条件: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客体要件。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6
    207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详细解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故意将放射性、毒害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投放于公共区域,危害不特定人群以及危险物能发生毒害、数量较大的家禽、养殖水产等财物的行为。结合危险物的性质、破坏能力、地点等因素进行考察,即使没有造成后果,也应当构成本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体要件。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第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四,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2023-06-30
    75人看过
  • 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步骤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标准:1、主要要件:主体为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2、主观要素:投放危险物质罪主观上是故意的;3、对象要件:对象是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投放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一)过失投毒罪与投毒罪的界限过失投毒罪与投毒罪,都是以投毒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1)投毒罪是故意犯罪,过失投毒罪是过失犯罪,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2)过失投毒罪在客观上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投毒罪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作犯罪处理。(3)投毒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投毒罪是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4)主体要件责任年
    2023-07-04
    383人看过
  • 最新年份的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认定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3)客体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要件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方面投放危险物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为:1、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
    2023-07-08
    79人看过
  • 投毒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什么关系吗
    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001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三)》和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将投毒罪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取消了投毒罪罪名。但是没有法律修正案或者立法解释将之推及刑法第17条第2款。那么对于该条文的理解就会有疑问,到底是只涉及投毒行为,还是涉及包括投毒行为在内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2004年4月改名为投
    2023-03-13
    181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区别是什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罪行特征有哪些?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区别是什么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污染环境罪的区别包括:1.客观方面不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不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投放到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食用物或者饮用物中,从而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2.犯罪主体不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3.主观方面不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
    2023-06-06
    202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区别
    污染环境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并非是追求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而是过失造成了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故此污染环境罪是过失犯罪。同时又通过比较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两个罪名,得出它们的区别在于污染环境罪是过失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犯罪;前者是法定犯、后者是自然犯;前者的行为后果是严重污染环境、后者的后果在于对公共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形成的可能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现实危险。进一步指出,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不仅有意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有害物质,而且直接追求或者间接放任环境的严重污染,若行为对象属于《刑法》114条规定的危险物质,则可按照投放危险物质罪来处理,若行为对象超出了《刑法》114条规定的危险物质的范围,则可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处理。通过比较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两个罪名得出污染环境罪是过失犯罪,同时认为污染环
    2023-06-13
    201人看过
  • 危险物质投放罪有哪些特点
    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条件应当有:犯罪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危险物质投放罪怎么定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不论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投放危险物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
    2023-07-28
    259人看过
  • 怎么样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具备下列要件即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1、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2、主观要件即客观方面由故意构成;3、客体要件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4、客观要件是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故此若是行为人能够向处理此非法投放案件的司法机关,证明自己在实施投放行为之前,并不知晓即将被投放的是危险物质,那么罪名一般就不成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
    2023-08-10
    130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几年徒刑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几年徒刑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年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为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2023-09-30
    17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的界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9
      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有的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同时也触犯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对此,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 重伤致人死亡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14
      二者都是过失犯罪,主要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侵犯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而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侵犯的对象是特定的。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表现为行为人过失投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公私财
    • 投放危险物质罪之抽象危险犯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1
      如果投毒行为只是指向特定的个人、特定个人家庭饲养的禽畜、承包的鱼塘等,并有意识地将损害结果限制在这个局部范围内,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应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14
      造成严重后果的、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拘役或者管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毒害性、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主观方面是故意、爆炸,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
    •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还是过失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0
      属于危险物质罪,量刑远比过失要高,有判无期的可能。 刑法第115条1款 定义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001年12月29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