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合同内容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并且不违法法律法规即为有效。1、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记载应全面准确。2、纠纷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记载应简明扼要。3、协议达成内容和履行方式记载需准确无误。4、协议份数视情况而定,签名盖章缺一不可。
提成款纠纷是劳动争议吗
提成款纠纷的争议性质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提成协议后,用人单位应按照协议约定向劳动者给付基本工资及提成款。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期或未足额向劳动者支付提成款而形成提成款纠纷,该纠纷的法律性质是劳动争议还是普通的债权债务纠纷有关提成款的约定是劳动权利义务的重要内容,提成款纠纷系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应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
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提成款纠纷应先由劳动仲裁部门进行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方可受理,人民法院不可以直接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提成款纠纷。
根据上文内容,对于提成款是劳动者的工资吗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实践中,如果劳动者与公司因提成款发生了纠纷,其解决方式可按照普通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进行。也就是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不认同仲裁裁决,再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
购房合同能否实现房屋出售?
87人看过
-
住建部租售同权北京能实现吗?
178人看过
-
销售合同需要提现合同期限吗
355人看过
-
公证赠与合同的撤销能否实现?
386人看过
-
债权提前实现借款合同能否提前解除
59人看过
-
部分解除合同是否可以实现
122人看过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
销售提成劳动合同需要体现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1“销售提成劳动合同需要体现吗”这个问题是可以在劳动合同里面提现的。没有写的,需要证明有提成的事实以及相关的约定,建议最好双方协商把销售提成加上。
-
销售提成可否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22公司要求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对员工的销售提成应该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予以结算并支付给员工;如果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因销售款未要回等特殊情况而暂时无法结算的,员工也可以在符合结算条件后另行要求公司支付应得的销售提成。公司根据员工的销售业绩给员工的提成,法律上也属于员工的劳动工资,公司应该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予以一次性结清;如果解除劳动关系时暂时无法一次性结清的,员工仍有权在解除劳动关系后要求公司支付应得的提成。
-
合同能否成为是否判决可撤销合同的状实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11能否判决合同为可撤销合同要看该合同是否满足可撤销合同要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
销售提成离职后不发是否合法四川在线咨询 2024-04-21销售提成离职后不发不合法。提成是职工的劳动报酬,单位以离职为由不予发放工资,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免除自身的法定责任,与劳动法中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规定相冲突,同时也限制了劳动者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成系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只要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为用人单位尽了劳动义务,就应该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销售广告和购房广告能否成为合同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