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共同签字或用于家庭生活的债务,需要偿还
(1)夫妻共同签字就表明双方都认同债务,即使配偶是以个人名义向债权人借款,只要债务是为了维系生活和日常开支而负担的,夫妻一方就应该偿还这笔夫妻共同债务。
(2)生活中不免会出现债务人欺骗配偶签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即使配偶是因为被骗才负担债务,但双方签订的合同依然有效,配偶需要偿还债务,只能事后向债务人追偿。离婚后,配偶仍需对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负担责任。
(3)因此,夫妻一方不要随意在任何文书或空白纸张上签字,即使夫妻之间有婚前协议对债务有约定,也不能以此主张不负担债务。
二、以个人名义负债且非用于家庭生活,无需偿还
如果债务是个人名义所负担,夫妻一方并不知情或事后没追认,并且借款并没有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例如:配偶投资失败所欠下的债,赌债等,根据新颁布的司法解释,这种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不必偿还,除非债权人能够提供证明。
三、配偶的婚前债务,无需偿还
(1)婚前债务属于配偶的个人债务,一般情况下,结婚后,夫妻一方无需偿还该笔债务。但如果双方与债权人有约定,个人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或者婚前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例如:购买结婚用品,借钱装修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屋或者购买的房屋用于共同生活,夫妻一方则应偿还债务。
(2)为了避免婚前个人债务转换为婚后共同债务,婚前配偶可以明确表示将共同生活的房屋赠与对方。
四、2018年前就产生的债务,法院将以新解释予以纠正
《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将于2018年1月18日起实行,那么2018年以前就已经负担的债务,夫妻一方还需偿还吗?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表示经审查甄别确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结果明显不公的案件,人民法院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秉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予以纠正。
-
夫妻离婚债务清偿引纠纷,夫妻债务怎么还
50人看过
-
如何应对夫妻中一方的债务纠纷?
352人看过
-
李某夫妇清偿债务纠纷
414人看过
-
最高院夫妻共同债务最新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区别
61人看过
-
夫妻婚前债务纠纷如何处理最新
172人看过
-
夫妻有连带清偿对方债务的义务吗?
276人看过
-
最新夫妻债务规定有什么新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0夫妻共同债务的新规定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
-
婚前对夫妻一方债务的清偿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2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离婚财产分割有一定的原则。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离婚财产分割是离婚程序的必经步骤,财产分割栏目为您介绍了离婚财产分割的注意事项,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在离婚案件中,解除婚姻关系不再是案件的主要矛盾,问题主要集中
-
公积金一方夫妻对方所欠债务有清偿义务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06夫妻有连带清偿对方债务的义务;清偿债务可以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任意一方或双方主张债权,清偿债权方可以在事后向另一方追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
-
夫妻债务怎么办:如何清偿夫妻债务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081、以下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1。夫妻为共同生活或者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欠的债务;2、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所欠的债务,以及一方从事经营的债务,其收入主要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3、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因家庭分娩而获得的债务;4、夫妻一方被另一方虐待,无法共同生活,离家出走,离家出走的人为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和治疗疾病、抚养子女所欠的债务。2、下列债务
-
想让对方能够债务清偿,法律对债务清偿有何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9(1)实际履行原则,也称实物履行原则,是指债权人、债务人必须严格依约规定的标的完成各自应履行的义务。在合约的履行中,不能以其他标的物代替合同的履行。不能用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方法代替合同的履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当然,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不能实际履行时,也可酌情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