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法律后果探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13 03:10:11 300 人看过

安稳抗辩权法律后果包括中止合同和解除合同。中止合同是指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解除合同则是指在中止履行合同后,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或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不安抗辩权法律后果包括以下两点:

1.中止合同,即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

2.解除合同,如果在中止履行合同后,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或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不安抗辩权法律后果包括哪些方面?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的请求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或者无法得到对方的承诺时,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该制度,不安抗辩权法律后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停止履行:当一方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对方当事人不得继续履行合同。

2. 返还预付款或者返还部分预付款:如果对方当事人已经支付了预付款或者部分预付款,那么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返还预付款或者部分预付款。

3. 停止接受对方的履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拒绝接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直到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消失。

4. 请求赔偿损失:如果对方当事人的请求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或者无法得到对方的承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5. 诉讼或者仲裁:如果对方当事人不认可行使不安抗辩权,可以采取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争议。

总结起来,不安抗辩权是一种保护当事人权益的法律制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的请求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或者无法得到对方的承诺时,应当及时行使不安抗辩权,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不安抗辩权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该制度,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的请求属于违反合同的行为,或者无法得到对方的承诺时,可以拒绝履行合同义务。不安抗辩权法律后果包括停止履行、返还预付款或停止接受对方的履行、请求赔偿损失以及诉讼或仲裁。因此,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及时行使不安抗辩权,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八条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5: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中止履行合同相关文章
  • 抗辩权定义与抗辩权的相关法律概念
    将抗辩权定义为: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律原因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是对抗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权。该权利仅适用于合同的一部分,对其他内容没有影响。此外,抗辩权是在承认对方权利的基础上存在的。如果对方没有行使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法律请求,则无效。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抗辩权,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抗辩权的法律特征有哪些1、抗辩权的客体是请求权,而且该项请求权只能是具有财产内容的抗辩权。2、抗辩权是一种防御性而非攻击性的权利。只有一方当事人行使请求权,另一方当事人才可能对此进行抗辩,否则“对抗”就无从谈起。3、抗辩权的有效行使权是对请求权效力的一种阻却。它并没有否认相对人的请求权,也没有变更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抗辩权分成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三种不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也不一样,在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时候,诉讼时效也是三年,不过,跟对方
    2023-07-05
    294人看过
  • 合同抗辩权可否追究
    合同的抗辩
    签订合同之前,是可以事先约定定放弃抗辩权的。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为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
    2023-08-01
    63人看过
  • 抗辩权与合同解除权:从法律到实践的探讨。
    先履行抗辩权和解除合同权的区别如下:1、先履行暂时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只阻碍合同履行效力的发生,不产生消除合同的法律效力。先履行抗辩权的原因消失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解除合同,消除合同的履行效力;2、先履行抗辩权的原因是一方提前违约,合同终止权的原因,是一方提前违约或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不必要或不可能,没有法律理由,当事人也可以协商终止合同;3、在两种权利可以行使的情况下,先行使抗辩权可以节约合同成本,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合同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一)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及行使可使后履行一方一时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效力,以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但这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并非永久的抗辩权。(二)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三)后履行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没有促使对方履行,或者没有促使对
    2023-07-15
    243人看过
  • 抗辩权基本理论初探
    抗辩权滥觞于罗马法之诉讼中,后来渐具有实体法的意义。经德国学者抽象后,打造出现代民法之抗辩权概念体系。本文通过对抗辩权的历史回顾,通过德国的抗辩中的Einwendng和Einrede与中文语境下的抗辩与抗辩权的对应关系,来理清抗辩权的概念。最后围绕抗辩权的概念,对抗辩权的特点、分类、行使进行一下探讨。[关键词]抗辩,抗辩权,不需要主张的抗辩,需要主张的抗辩一历史回顾抗辩概念源自古典罗马法中的exceptio(抗辩,反对之意),最先是一种程序上的抗辩方式。在后古典时代,exceptio开始具有实体法意义。随后注释法学家提出实体意义上的抗辩概念,并且将被告否认诉因之外的辩护都归入exceptio,即实体法上的抗辩不应该包括对诉因的否认。实体抗辩和“iris”抗辩(即法律抗辩)须由被告主张,“facti”(事实)抗辩由法官以职权考虑。但德国民法典(BGB)中有关实体抗辩的概念来自于**克顿法学家
    2023-06-11
    498人看过
  • 探究辩护律师在审判中的权益
    1.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2.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3.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等。在侦查阶段辩护律师享有哪些权利(一)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二)与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有关情况;(三)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四)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
    2023-07-05
    135人看过
  • 探究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探究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三种: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2.赔偿损失,合同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3.追缴财产,对于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合同,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是故意的,就应当将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如果只有一方是出于故意的,那么故意的一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回给对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经从对方取得的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所有。同时,在追缴故意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时,要注意保护非故意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也就是说非故意一方的合法财产是不能追缴的。二、法律下哪些情况下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2023-08-08
    440人看过
  • 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保证人行使了先诉抗辩权将产生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几种:第一,保证债务可能得以消灭。因为债权人向债务人先诉追索的结果有可能使债权得以全部的实现。第二,延缓保证人的债务的承担。先诉抗辩权有效行使后,到强制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无效果前,保证人不负履行迟延责任。第三,在先诉抗辩权行使期间,债权人不得以其对于保证人之债权而对保证人为抵销,否则抵销无效。第四,债权人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已为强制执行,但未能全部满足债权时,可就剩余部分向保证人请求履行。一、借条担保人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分一般担保和连带担保:1、一般保证责任。其所付的责任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担保人要为其承担该责任,即清偿到期债务。2、连带保证责任。其所付的责任是,当债务以到清偿期,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偿还债务。当保证为一般保证时,保证人有先诉抗辩权,即保证人在债权人未就债务人的财产申请强制执行或执行担保物权未果前,拒绝债权人的请求
    2023-03-15
    94人看过
  • 一审、二审、终审后的抗诉权利探究?
    一审二审终审后还是可以抗诉的。抗诉包括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二审抗诉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抗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再审抗诉即原审法院之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接受抗诉的机关为抗诉检察院的同级人民法院,这种抗诉不受时间限制,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
    2023-12-03
    57人看过
  • 不安抗辩权具有哪些法律后果,有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
    关于不安抗辩权法律带来的种种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中止合同,也就是先行履行合同的一方,可有权暂停或暂缓实施这部分业务内容;其次是解除合同,即在中止履行合同时,若对方未能提供适当的保障措施或者在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复原其履行能力的话,那么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便有权提出解除这份合同;最后是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这项权利是基于对方违背合同条款而行使不安抗辩权所产生的,可以据此向对方索求因违约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2024-07-29
    410人看过
  • 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如下: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所以,只有双方的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就不由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管辖,而让位于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债务。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时,则同时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达到,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应由合同解除制度解决。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是什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如下:1.实体法上的效力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实体法上的效力,分为本体的效力与其它效力。本体的效力体现为拒绝履行权,其他的效力体现在对抵消权的影响,对履行迟延构成及合同解除的影响等。就同时履行抗辩
    2023-03-31
    350人看过
  • 行驶先诉抗辩权产生的后果
    (1)因先诉抗辩权具有延缓性和阻却性,所以先诉抗辩权的行使使债权人的履行请求受阻,保证人暂不承担保证责任;(2)先诉抗辩权有效行使后,到强制执行主债务人的财产无效果前,保证人不负履行迟延责任;(3)在前述时期,债权人不得以其对于保证人之债权而对保证人为抵销,抵销者无效;(4)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后,债权人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已为强制执行,但未能全部满足债权时,可就剩余部分向保证人请求履行,此时即使债务人的财产已有显著改善并足以清偿剩余部分时,保证人也不得再次进行先诉抗辩。(5)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后,债权人有义务先对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否则日后债权得不到清偿的后果将自行负责。关于这一点,大陆法系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有规定。(6)共同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将产生何种效果?所谓共同保证,是数个保证人就同一债务担任保证人。如果共同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则共同保证人无先诉抗辩权可言。
    2023-05-01
    470人看过
  • 债权的抗辩权究竟是什么呢
    一、债权的抗辩权究竟是什么呢由于债务人债权让与并未改变债权的同一性,债权之上所附的瑕疵也随同一并转移。故债务人对于债权之让与,虽不得拒绝。但不得因让与而受不利益,从而不因让与而失去其抗辩权。债务人仍保有“在让与时对原债权人设定的一切抗辩”。各国民法典大多规定债务人于受通知时所得对抗让与人之事由,皆得以对抗受让人。二、抗辩权种类分为哪几类(一)让与时设定的债务人抗辩权。债务人在债权让与的当时所能对抗原债权人的抗辩,均可以据此对抗新债权人。在让与时即已设定的抗辩包括在此时即已可以对抗原债权人的一切抗辩。如当事人双方虽订有合同,但债权并未实际产生;债务人已经履行债务,债务业已消灭;债权人在订立合同中有过错,因而债务人不能依照原合同履行给付义务;原合同违反法律无效,因而不能继续履行;以及同时履行抗辩权等等。债务人这些抗辩事实,通常并不要求在债权让与时已经发生,只要债权让与时在债权关系的内容中该抗辩
    2023-05-06
    308人看过
  • 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时效的法律效果
    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以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表明其不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愿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一般而言,认定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应具备以下要件:1.放弃权利的主体需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意思表示应向权利人作出,但不以权利人同意、义务人实际履行义务为生效要件;3.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需以权利人知道、应当知道其享有权利为要件;4.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需以义务人具有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义务的意思表示为要件:义务人仅为承认不能表明其原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完成的债务、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5.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两种方式。诉讼时效抗辩权规定是什么?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的,侵权人提出诉讼时效已过的,法院审查后发现诉讼时效却已到期的,受理后驳回权利人的相关诉讼请求,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抗辩权本质
    2023-07-14
    81人看过
  •  抗辩权原则的法律作用
    不安抗辩权在法律上的效果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先履行方有权中止履行合同,但需在通知对方并给予合理期限后,让对方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担保;第二,先履行方可以不经对方同意,中止履行合同。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而要求对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绝。而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不安抗辩权在法律上的效果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先履行方有权中止履行合同,但需在通知对方并给予合理期限后,让对方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担保;第二,先履行方可以不经对方同意,中止履行合同。2.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未提供担保且未恢复履行能力而要求对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绝。3.在合理期限内,后履行方提供担保或恢复履行,先履行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 法 律 知 识 】 不 安 抗 辩 权 原 则 的 法 律 效 果安不安抗辩权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指的是
    2023-09-14
    164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 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 更多>

    #中止履行合同
    相关咨询
    • 抗辩权是什么?法律后果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1
      (1)中止合同。即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行使中止权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当事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2)解除合同。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或者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中止履行合同的一方则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 探望权抗拒执行的后果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08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行使抗辩权后果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03
      行使,举证责任在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该当事人应当有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如果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错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行使不安抗辩权可引起两种法律后果: (1)中止合同。即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停止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合同。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行使中止权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当事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2)。中止履行合同后,如果当事人未提供适当的担保
    • 约定保证人放弃抗辩权有哪些法律后果?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05
      禁止权利滥用是民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保证人行使或放弃某些并不影响债务人实体利益的抗辩权,属于自由处分其权利的范畴,司法者确实不应干预。但是,在保证人放弃某些足以影响债务人实体利益的抗辩权而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保证人若仍向债务人追偿,则构成权利滥用。目前合理的预防思路是,由司法者否定保证人在该种情况下的追偿权。这样,保证人咎由自取,并非对其不公平。
    • 不给探视权究竟有什么后果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04
      不给探视权的,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拒不履行协助行使探视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离婚时判决子女抚养权归一方并且长期拒绝对方行使探视权的,对方起诉到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的,法院会综合考虑是否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来评估是否变更抚养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