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当有恶性杀人案件发生,均能听到为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鉴定的呼声,这其中既有来自当事人家属或辩护律师的申请,也有来自专家和学者的吁请。什么是精神病司法鉴定?有人认为它很神秘,也有人认为它过于主观,将其斥之为“拍脑门”学科;有人认为它维护了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也有人质疑由于启动权被垄断,无法更好地提供权益保障。
精神病含义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精神病人是一种以精神无能,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无论采取任何办法,精神病人始终无民事能力,也就无法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出生前与生俱来的疾病,是遗传因子(基因)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神经疾病,遗传因子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受精卵着床至形成脊椎时严重缺乏营养所致。由于先天多基因发生改变而引的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所以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根,药物根治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疾病的主因是基因。
而鉴定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或个人的指派或者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科学意见的人。需要注意的是,鉴定人必须是具有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机关、团体、单位、组织等不能作为鉴定人;鉴定人应当与本案没有利害关系,否则,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鉴定人应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
一个案件有几个鉴定人时,共同讨论并提出鉴定意见的权利;在意见有分歧的情况下,单独提出鉴定意见的权利。
鉴定人具有以下特点:
(1)鉴定人必须是没有利被害关系的人。如果鉴定人与案件或者案件当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如果鉴定人与案件或者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时应当适用回避的规定。
(2)鉴定人通过参加刑事诉讼的途径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
(3)鉴定人通过指派或者聘请产生,并且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更换。
(4)鉴定人必须具备鉴定某项专门性的问题的知识或技能。在不具备解决案件中的某种专门知识或在公司司法机关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有权拒绝鉴定。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相关判断,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具有鉴定精神病的专业能力,精神病司法鉴定,是介于精神病医学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全称叫“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即“运用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及法学有关知识,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司法精神病因果关系等问题进行鉴定”。并且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与案件无利害关系,这样是为鉴定人能公平公正的利用其专业,不受外界、情绪影响地做司法鉴定。
-
我国对于精神病犯人怎么关押
371人看过
-
精神病离婚相关司法解释
328人看过
-
上海司鉴办关于贯彻《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有关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通知
498人看过
-
精神病人司法鉴定内容有哪些,精神病人司法鉴定的规则
309人看过
-
精神病人诉讼相关问题
142人看过
-
农民报警求助被关精神病院续司法鉴定称其没病
170人看过
-
精神病离婚相关司法解释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26离婚精神病司法解释主要是: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冶不愈的,—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配偶有虐待、遗弃等严重损害精神病人权益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代为诉讼。
-
我国刑法关于精神病人行政处罚的规定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7行政处罚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精神病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的行为,只有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处于精神病状态才不受行政处罚。如果患有精神病的人在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时精神正常,没有失去意志能力,仍然要给以行政处罚。也就是说,判断对违反行政管理的精神
-
关于精神病医院鉴定有用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7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关于精神病抢劫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么样规定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6精神病抢劫后,通常需要进行精神病的鉴定.区分是完全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一直处在发病状态,完全不能认识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还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 如果是前者,可以完全免于刑罚,但是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监护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失的,除外. 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犯罪行为时,具有清醒的认知,处在未发病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对于完全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
-
司法鉴定精神的相关法律规定都有啥呀?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9我国《刑法》规定,尚未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患者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这些能力有所减弱的,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精神障碍患者如果处于发病期,但危害行为与精神症状不直接相关;或间歇期缓解不全,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的,在这些情况下实施危害行为,其辨认能力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削弱,应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