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一个案件单独一审只开一次庭即可定案。开庭审理的时间长短或者天数根据具体案件而不同。当在第一次开庭时出现应当中止审理的情形时,就同一案件就会开两次庭。法律对民事诉讼案件开几次庭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只要案件审理需要,法院可以开庭数次,法律只对审限有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也就是对于同一案件,通常经由一审和二审就终局了。
如果二审发回重审,则一审法院重新作出判决,不服第二次一审判决的,还有权上诉,二审法院不能再发回重审,必须作出判决,对二审判决不服的,不能上诉,可以直接申请上一级法院再审,或通过申请与二审法院同级的检察院提起民事抗诉再审,就是申诉,上级法院要组织召开听证会决定是否受理申诉。
综上,由于每个民事诉讼案件情况各异,一般情况是一个案件是一次开庭结案。关于开庭次数审理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一、犯罪分子电信诈骗多久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因此,通过诉讼离婚的案件审理时间如下:
(1)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2)二审: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所以,一般来说,离婚案件一审法院一般会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为十五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为三个月。不服一审法院判决上诉的,一般会在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为六个月)。
离婚官司可以有一审、二审,还可能有发回重审的时候,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判决的期限都是不同的。
-
离婚案件的开庭次数一般是几次?
257人看过
-
民诉法院几次开庭才判离婚
489人看过
-
开庭最多开几次能判
106人看过
-
法院最终判决需要开庭几次
212人看过
-
离婚案开了多少次庭才能开庭
73人看过
-
起诉离婚法院几次开庭才能判决
433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在一个法院开离婚诉讼最多开几次庭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3离婚案一般最多开两次庭,具体开几次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开庭的次数和开庭的时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如果案件比较复杂,审理需要的时间较长的,人民法院可以二次开庭。
-
离婚案件开庭几次才有结果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1离婚诉讼开庭审理一般一次,如果在法定举证期限内或当事人申请再次开庭(以上两种均应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批准)或合议庭认为应当再次开庭的情形,才会再次开庭审理,当然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简易程序一般转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建议程序为三个月,普通程序为六个月,经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在审理期间,如果证据复杂、众多,可以单独进行质证。另如财产评估、鉴定等不计算审限内,如当事人双方就财产问题争执大,可就离婚问题先
-
离婚案件应该有几次诉讼开庭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08离婚案一般最多开两次庭,具体开几次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开庭的次数和开庭的时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如果案件比较复杂,审理需要的时间较长的,人民法院可以二次开庭。
-
法院经济纠纷案件几次可以开庭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09经济类案件律师收费标准是没有具体的规定,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律师费的收取具体以各省市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的为准,同时委托人也可和律师在法定的律师费收取范围类进行协商确定。
-
大家离婚案都几次开庭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12一般起诉离婚需要开一次庭,通常情况下,就是一审开庭一次,二审开庭一次,但该离婚诉讼的案件如果非常的复杂的话,可能一审过程当中会开庭数次。但总体不超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