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故意杀人时主观状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8:14:44 133 人看过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目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的区别

两者的主观要件不同,故意杀人是以杀人为目的,故意伤害只是以伤害为目的。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

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6日 18: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人身权相关文章
  • 如何判断故意杀人是否判处死刑?
    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综上所述,故意杀人罪是严重刑事犯罪,如果犯罪分子是未遂犯,则对比既遂犯,处罚原则是从轻处罚,不会判处死刑,法院会根据实际案情进行判决。犯罪未遂和中止是不同的,未遂是因为其实施杀人犯罪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被迫放弃的。
    2024-01-24
    147人看过
  • 如何判定故意伤人致死罪的主观故意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死亡或者以特殊残忍方式造成严重伤残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以本法为准。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其家属道歉和赔偿,在量刑时将充分考虑被害人家属的理解。这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用。容留罪怎么判的初次犯容留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初次犯容留卖淫罪的,如果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犯罪情节轻伤或者有悔罪表现的,可以判处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2
    242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形态
    故意轻伤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轻伤结果的,不宜以犯罪论处。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且已经着手实行重伤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重伤(未遂)论处。故意伤害致死的,属于结果加重犯,行为人主观上对伤害持故意,对致人死亡有过失。易言之,在伤害对象与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应根据行为人对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以及有关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来认定是否伤害致死。(1)如果行为人甲对被害人乙实施伤害行为,虽然没有发生打击错误与对象认识错误,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同时伤害丙却仍然实施伤害行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2)如果行为人A本欲对被害人B实施伤害行为,但由于对象认识错误或者打击错误,而事实上对C实施伤害行为,导致C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处理事实错误的法定符合说,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不只是为了
    2023-02-24
    90人看过
  • 对商标侵权的主观故意行为要如何判断
    商标间接侵权的主观故意行为,有以下判定方式:引诱、教唆、帮助他人实施商标侵权行为,为他人实施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为他人销售商标侵权产品提供场所等可以认定为具有侵权的主观故意。一、商标注册犯法吗商标侵权犯法。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行为人销售明知或应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商标专用权被侵权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了七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
    2023-06-28
    172人看过
  • 如何判断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主观故意
    一、如何判断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主观故意判定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可以看是否主观意识,是否以经营为目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构成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侵权,一般只要有过失即可,故意属于主观上较为严重的侵权行为。1.是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对专利权及著作权的部分权利均施行期限保护,因而,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也只能发生在此期限内,超过此期限则不构成犯罪。二、被诉侵犯知识产权的后果是侵犯知识产权被起诉的后果是承担法律责任,可以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也可以是刑事责任。简单的侵权行为由侵权者承担侵权责任就可以,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有,立即停止侵害,消除社会影响,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行政责任包括责令停止侵权或者没收违法所得等等。如果被告被判定承担刑事责任,其将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如罚金、有期徒刑等。三、侵犯知识产权的法
    2023-10-29
    222人看过
  • 被业主割断安全绳,故意杀人如何处罚
    一、被业主割断安全绳具体情况装修工周师傅在某高层小区,对小区的外墙进行亮化及维护作业,下午一名业主满脸怒气地冲到当时他所在的16楼阳台上,说周师傅在粉刷墙外面时把他阳台上的衣服踩脏了。周师傅表示歉意并说下楼后找领导来协商解决。没想到业主居然拿一把美工刀割周师傅的安全绳,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安全保护,周师傅不可避免受到了墙壁摩擦,幸而只是皮外伤。目前该名业主已被派出所行政拘留。二、被业主割断安全绳,故意杀人如何处罚《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称为故意杀人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而在本案中,涉案业主一言不合就割断安全绳的行为,既具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又有动手割绳的客观行为,符合该罪名的主观和客观要件。《刑法》还规定,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如果涉事装修师傅对警方给予对方的行政拘留的处罚
    2023-03-01
    360人看过
  • 商标侵权中的主观状态
    关于商标侵权中的主观状态,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商标法》并未考虑侵权人的主观状态,对商标侵权实施的是无过错责任。由于注册商标均经过公告,可以根据公告推定他人知悉注册商标的存在,故只要存在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就可以进行认定,而不必考虑其主观状态。也有学者指出,商标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忽视主观状态,扩大了商标权利人的权利范围,不利于均衡商标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商标侵权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即在商标侵权行为中,单从侵权事实本身就可以认为加害人有过错,并追究他的责任。法律规定并不能因加害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推翻,法律对过错的推定是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即使被告提出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认定与其实际的主观态度不符,也不能改变这种推定。此观点的弊端在于在过错推定原则中,加害人如果能提出充分证据证实其主观上是善意的,则能够推翻过错推定,否认侵权责任。但在《商标法》中只有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销售不知道
    2023-04-12
    170人看过
  • 主观故意杀人一般关多少年?
    如果只是一般的故意杀人,情节较为轻微,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一般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幅度内判处刑法,但是如果存在其他严重的情节,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具体量刑处罚标准结合案情具体情况如下所示:(一)犯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等。(二)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司法实践,情节较轻的主要包括: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2、义愤杀人,即被
    2024-01-24
    401人看过
  • 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一、如何判断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1.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权。2.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3.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二、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要件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
    2023-11-26
    300人看过
  • 该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
    (1)行为者发生交通事故后,知道受害者受了重伤,如果不及时救治就有死亡的可能性,为了逃避罪行,希望或者放任受害者死亡,因此逃跑,受害者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主观心理状态明显从交通事故时的过失变成了对受害者死亡结果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232条进行处罚。(2)事故行为者知道受害者附着在车辆上,继续行驶的话受害者死亡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为了逃避罪名开车拖着受害者逃跑,受害者死亡的事故行为者知道受害者在紧急救治中死亡的可能性很高,转移到难以被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受害者不能立即救出而死亡。事故行为者这种拖延和转移行为直接侵害了受害者的生命权益,其主观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新的犯罪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不作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232条进行了处罚。(3)交通事故后,事故行为者知道受害者没有死亡,但是为了逃避罪行而回到受害者身边,或者将受害者转移到偏僻
    2023-08-07
    363人看过
  • 如何判断共同犯罪的停止状态
    一、如何判断共同犯罪的停止状态停止形态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判定标准:目前国内通说是犯罪构成要件标准,即是否完全具备了所有的犯罪构成要件。每种犯罪形态的标准不一样。二、共同犯罪责任承担原则1.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即尽管行为人只分担了部分实行行为,也要对共同实行行为造成的全部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2.区别对待原则,即在坚持前一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分清主从犯,在具体量刑时对各共犯人实行区别对待;3.罪责自负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三、共同犯罪可以分开起诉吗可以。共同犯罪同案犯可以分开处理。对于共同犯罪的情况,可以按照内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容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分别按照主犯、从犯和胁从犯等分别处罚。如果是从犯,情节较轻的,可
    2023-09-21
    311人看过
  • 要如何判断是故意杀人还是抢劫罪
    一、要如何判断是故意杀人还是抢劫罪1、在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它方法致人死亡的,不按故意杀人罪论处,也不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论处,应以抢劫罪定罪处刑。2、如果出于复仇或者其它个人目的而杀死被害人后,遂乘机将其财物拿走的,不以能抢劫罪论处。因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者杀人不是作为取得财物的直接手段;而是为了复仇或者出于其它个人目的,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是在杀人之后才产生的,所以构成两个独立的犯罪,即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3、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行为人出于灭口或者其它目的而杀死被害人的,应定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2024-01-23
    329人看过
  • 怎样判断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
    应这样认定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行为人主观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条件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
    2023-08-09
    386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判断
    一、关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判断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判断如下:1、故意杀人罪是指非法剥夺是他人生命的行为;2、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两者在主观上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以杀人为目的;后者并没有致人死地的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司法认定是怎样的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是这样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应具有杀人的故意,而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应具有伤害的故意。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
    2024-01-26
    133人看过
换一批
#人身损害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身权
    词条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人身权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根据其主观态度分为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6
      故意杀人罪根据其主观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的直接故意是指明知其行为会是杀人行为而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的间接故意是指知道该种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予以放任,听之任之的让其发生而没有采取组织措施。但是无论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并不能否定杀人的故意,可以这样简单地分析,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是有杀人的故意,而且其放任或者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有实施杀人的行为(积极作为或者消极作为)
    •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主观上的“直接、间接”心态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6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二者心态上的区别: 1.在认识因素上,对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认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杀人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 故意杀人怎么判定主观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28
      1.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亦称故意杀人罪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2.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
    • 故意杀人预备主观如何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25
      1.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亦称故意杀人罪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认定犯罪预备时,正确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区别开来,才能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2.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
    • 如何判断主观方面故意杀人罪与伤害致死罪的界限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3
      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实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