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察执行职务时打警察一巴掌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从重处罚。
打人一巴掌派出所怎么处理?
打人一巴掌派出所认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就打人事件调解处理,不予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警查车没交强险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499人看过
-
打人一巴掌会受到拘留吗?
440人看过
-
妻子遭到丈夫的殴打,法律会怎样制裁?
53人看过
-
终身禁驾会怎样受到法律制裁?
465人看过
-
遭到巴掌,应对策略有哪些?
378人看过
-
公交车司机遭到殴打,犯罪者应受到法律制裁
25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有人打了别人一巴掌并掐住了对方的脖子,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22关于实施掐脖暴力手段所导致的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如下:此种行径属于故意伤害他人人身安全,虽然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但仍然需要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条例的相应惩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
-
打人一巴掌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以及可能需要承担的赔偿金额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7需要支付的赔偿金额范围从800元到5000元不等,然而,若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且无法逆转的伤害,可能需要支付的赔偿金将超过5万元人民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倘若打人者仅殴打受害者一巴掌,此种情节较为轻微,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来寻求解决之道。赔偿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薪酬、营养补贴以及交通出差费用等方面,具体的赔偿额度则需因实际损失状况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打人者仅打了对方一巴掌且并未导致
-
老师打学生一巴掌会受到法律样的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05《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还规定,对经常的学生骂学生的教师,要依照《教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
别人欠我钱不还,我打了对方一巴掌,会受到法律制裁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4-08-22吹讨欠款可以,但出手伤人是犯法的。他不告你人生伤害就没事。告了也得看他的伤势情况而定。大多会是由第三方出面调解。
-
爸妈受到法律制裁子嗣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7根据法律设计的罚金伪证做法,但法官未采纳,导致了严重后果、拘捕按情节适用。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对伪证者的制裁能够从轻掌握,有情节显著轻微,进行批评教育则可。如果伪证影响了法官公正裁判,通常多多少少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危害不大的,无导致严重后果。中国的伪证罪仅为刑事诉讼中的伪证做法,则法律限定对个人进行1000元以下的罚金和15日以下的拘捕则显得较轻(除非伪证者能证明法官有意采信了其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