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8 08:31:58 219 人看过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的关系:首先,作为犯罪概念基本属性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其次,犯罪构成又是犯罪概念及其基本属性的具体化,犯罪构成通过其一系列主观与客观的要件。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一、犯罪构成四要件

犯罪构成四要件并非刑法或其他刑事法律中规定的法律概念,而是刑法学上的一种学术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必须要同时具备四个要件,才能构成犯罪。犯罪构成四要件指的分别是犯罪主体和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指的是犯罪分子应当具备犯罪的主体资格,作为自然人而言,应当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犯罪客体,指的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经济秩序、合法主体的财产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等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合法权利。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的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例如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外在表现。

二、刑事量刑的基本标准事实包括什么

量刑根据的犯罪事实包括下列内容:

1、犯罪事实。这里的犯罪事实是指狭义的犯罪事实,即犯罪构成要件的各项基本事实情况。

2、犯罪性质。指某一法益侵害行为经由法律规定并通过审判机关确认的犯罪属性。

3、犯罪情节。犯罪情节有两种:第一种是定罪情节;第二是量刑情节。

4、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三、刑法量刑原则是怎么样的?

量刑的一般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刑的范围内或基础上,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或者处罚轻重的指导思想和准则。

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根据这一规定,量刑的一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一)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

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根据,没有犯罪事实就无法确定犯罪,量刑就失去了前提。犯罪事实有广义与陕义之分,这里讲的犯罪事实是广义的犯罪事实。广义的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与犯罪有关的各种事实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因此,作为量刑根据的犯罪事实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狭义的)犯罪事实。它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各项基本事实情况。查清犯罪事实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种心态支配之下,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了何种危害结果,侵犯了何种合法权益。

2、犯罪的性质。它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经由法律规定并通过审判机关确认的犯罪属性,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应定什么罪名。

3、犯罪情节。刑法上的犯罪情节有两种:

一种是定罪情节,即影响犯罪性质的情节,它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素。

另一种是量刑情节,是指犯罪构成基本事实以外的其他影响和说明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各种事实情况。

4、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它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结果的程度。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以及由此而定的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刑罚、如何适用刑罚的重要根据。

(二)量刑必须以刑法为准绳

量刑必须以刑法为准绳,是指人民法院在认定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必须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刑、判什么刑、判刑轻重以及如何执行刑罚作出判处。

依法量刑,是法制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罪刑法定这一基本的刑法原则在量刑中的体现。量刑以刑法为准绳,主要是遵守以下规定:

1、《刑法总则》中关于刑罚原则、制度、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一般规定。如对预备犯、中止犯、未成年犯人、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教唆犯、胁从犯的处罚原则;有关自首、立功、累犯、缓刑、数罪并罚等制度;有关从重、从轻、减轻以及免除刑罚处罚的规定。

2、《刑法》分则中有关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及其量刑幅度的具体规定。

3、特别《刑法》的补充修改决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5日 02: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概念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犯罪心理是犯罪人大脑的活动,在没有以言语和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没有发生犯罪行为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犯罪行为则总是犯罪心理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2.相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在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心理就已独立存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心理
    2023-04-13
    257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构成和犯罪概念
    1.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犯罪概念揭示犯罪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2.犯罪构成的特征:性质上具有法定性;内容上具有主客观统一性;与社会危害性具有统一性;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3.犯罪构成的分类:(1)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2)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3)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4.“情节严重”的性质:(1)要求“情节严重”才成立犯罪的,“情节严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例如第243条诬告陷害罪的规定;(2)成立犯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这种情形“情节严重”是法定刑升格条件或者从重处罚条件。知识普及:关于犯罪构成的解释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
    2023-08-18
    120人看过
  • 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是什么?
    一、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是什么?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主体要件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包括单位)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它与犯罪构成的其他要件密切联系。犯罪首先是一种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实施犯罪行为必须有行为人。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没有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就不能实施犯罪行为,至于动物、物体则更不待言。所以,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犯罪主体要件。这一要件说明行为人是否存在实施行为和具有罪过的前提条件;不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就表明行为人不可能实施犯罪行为,不可能具有罪过心理。所以,犯罪主体要件,是成立犯罪必不可少的条件。二、犯罪的特征包括哪些?1、危害性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
    2023-04-28
    450人看过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有何联系与区别
    犯罪停止形态是指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自动放弃或被迫放弃犯罪等等)而形成的最终的犯罪形态。分为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犯罪阶段是指犯罪行为发展的动态过程。二者区别是,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只能有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只能有一种而排斥其他形态。而一个犯罪行为存在很多阶段,比如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等等。这些阶段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具体犯罪行为分为几个阶段,预备阶段与实行阶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当然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只发展到预备阶段。但这个犯罪行为最终只能有一种犯罪形态,就是犯罪未遂,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一、犯罪的形态都有哪些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的形态一般包括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以及犯罪中止等。《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
    2023-03-12
    326人看过
  • 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概念与构成
    一、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概念与构成(一)侵犯通信自由罪的客观要件侵犯通信自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所谓隐匿,是指把被害人的信件扣留,在一定的地点加以隐藏,不交给被害人的行为。所谓毁弃,是指故意丢弃、撕毁、焚毁信件的行为,以上两种行为的结果,都是使收信人无法收到信件。而行为人并不意图知晓信件内容,没有直接侵犯公民通信秘密的权利,但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非法开拆是指擅自开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信件内容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影响收信人收到信件,但侵犯了他人的通信秘密。侵犯通信自由罪的三种行为表现往往同时具有。根据本条规定,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非法开拆他人信件,拆信人并不阅看信中内容的,使他人信件内容处于公开暴露状态,也是侵犯公民通信秘密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规定,误收、误拆他人信件不予退还或虽已退还但泄露
    2023-06-11
    280人看过
  • 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必须把犯罪预备与犯罪的预备阶段区别开来。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无疑,这两个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应对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行为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经过犯罪预备阶段以后进入了实行的阶段并最终完成了犯罪,这时应作为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而不再单独对犯罪预备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就应当以犯罪预备论处。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在概念以及处罚上有所不同。概念方面: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当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处罚方面: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
    2023-07-06
    93人看过
  • 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1、侵犯的法益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管理秩序,后者根据所教唆的犯罪性质确定)。2、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将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后者是使他人产生犯罪决意)。3、对象要求不同(前者对被传授的对象没有限定;后者要求教唆对象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4、故意内容不同(前者是对传授犯罪方法具有故意;后者是对所教唆的犯罪具有故意)。5、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的,即使被传授的人按照所传授的方法实施了犯罪,二者也不成立共犯;如果被教唆的人犯被教唆的罪,则二者成立共犯)。6、定罪量刑的根据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是独立的罪名,具有独立的法定刑;而教唆犯罪不是独立罪名,没有独立的法定刑)。(二)两者的联系:1、如果行为人对同一犯罪内容同时实施教唆行为与传授犯罪方法的,或者用传授犯罪方法的手段使他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原则上从一重罪论处。2、如果行为人分别对不同的对象实施教唆行
    2023-03-04
    374人看过
  • 犯罪既遂,未遂,中止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第二十二条,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责任不同犯罪既遂一般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犯罪中止一般会免于刑事处罚;犯罪未遂可以减轻处罚。3、阶段不同犯罪既遂已经完成犯罪阶段,犯罪中止还没有形成后果,犯罪未遂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达成预期后果。一、犯罪既遂有哪些表现形式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3、结果加
    2023-02-14
    310人看过
  •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概念与区别是什么?
    1、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也就是说,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2、诽谤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也就是说,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一)侮辱罪和诽谤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同:1、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2、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3、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二)侮辱罪和诽谤罪犯罪手段是不同的:1、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2、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3、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4、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三)侮辱罪和诽谤罪主观方面: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2、
    2023-04-13
    99人看过
  • 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区别
    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运用。犯罪概念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危害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而犯罪构成则着重表述的是犯罪的规格和标准,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一、犯罪事实如何确定?犯罪事实是量刑的客观根据,没有犯罪事实就无法确定犯罪,量刑就失去了前提。犯罪事实有广义与陕义之分,这里讲的犯罪事实是广义的犯罪事实。广义的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与犯罪有关的各种事实情况的总和。它既包括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也包括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因此,作为量刑根据的犯罪事实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犯罪事实。它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各项基本事实情况。查清犯罪事实就是要查明何人在何种心态支配之下,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了何种危害结果,侵犯了何种合法权益。2、犯罪的性质。它是指犯罪行为的法律性质,即某一危害社会的
    2023-03-11
    137人看过
  • 累犯与再犯的联系和区别各是什么
    累犯与再犯不同,一般意义上,所谓再犯,是指再次犯罪的人,也即两次或两次以上实施犯罪的人。就再犯而言,后犯之罪在实施的时间上并无限制,既可以是在前罪刑罚执行期间实施的,也可以是在刑满释放之后实施。累犯与再犯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都是两次或两次以上实施了犯罪行为。累犯与再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累犯前罪与后罪必须是故意的犯罪(特殊累犯除外);而再犯前后罪没有此种限制。(2)累犯必须以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和后罪应受一定的刑罚处罚为成立条件(特殊累犯没有限制,只要求受过刑罚处罚即可,哪怕只单独判处过附加刑);而再犯,并不要求前后两罪必须判处一定刑罚。(3)累犯所犯后罪,必须是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法定期限内(特殊累犯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之后的任何时间)实施;而再犯的前后两罪之间并无时间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再犯包含了累犯。认定累犯的条件有哪些刑度条件: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是
    2023-04-17
    445人看过
  •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概念?
    一、概念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二、解释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
    2023-04-28
    338人看过
  • 集合犯的概念和与连续犯的区别?
    一、集合犯的概念和与连续犯的区别?从数个同种行为构成一罪来看,集合犯与连续犯相近似,两者相似之处在于:其一,都具有连续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意思倾向。其二,数个同种行为触犯的是同一罪名。但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其一,集合犯是刑法规定同种的数行为为一罪,所以是法定的一罪;而连续犯,连续实施的同种数行为均独立构成犯罪,是数罪而只是作为一罪处理,所以是处断的一罪。其二,集合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有间隔,即在行为与行为之间,不要求有连续性;而连续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表现为必须具有连续性,行为与行为在时间上不能间隔的过久。二、集合犯与继续犯从犯罪在时间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过程来看,集合犯又与继续犯相近似,两者相似之处在于:集合犯实施了数个同种的犯罪行为侵害的是一个客体,继续犯持续危害的也是一个客体。但两者也存在明显区别:其一,继续犯是一行为处于不间断的持续之中,它是一行为,所以是实质的一罪;而集合犯
    2023-06-19
    132人看过
  • 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的区别是什么?
    一、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的区别是什么?区别:1、单—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各个要件均属单一的犯罪构成即当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中只含单一行为、单一主体、单一罪过形式时,便是单一的犯罪构成。2、复杂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要件内容可供选择或互有重叠的犯罪构成,指刑法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的诸要件并非均属单一的犯罪构成。详言之,这种犯罪构成的要件,至少有一种不是单一的,或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是单一的。即是一个犯罪侵犯两种客体或者一个犯罪具有两种行为的复杂状况。主要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行为、对象、主体等,只要具体事实符合其中之一,便成立犯罪;另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的行为等,具体事实同时符合刑法规定时,才成立犯罪。这两类现象也可能交织在一个犯罪构成中,司法工作人员应特别注重哪些要件是可供选择的,哪些要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二、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犯罪构成,是指依
    2023-04-13
    238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什么意思,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是怎样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4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刑法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从他们的区别看:首先,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所表述的内容不同。犯罪概念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危害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而犯罪构成则着重表述的是犯罪的规格和标准,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其次,二者的作用不同。犯罪概念为人们提供了犯罪与其他非犯罪的社会现象区别的原则界限,而犯罪构成则是
    •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什么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区别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2-13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刑法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从他们的区别看:首先,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所表述的内容不同。犯罪概念着重表述的是一切犯罪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本质和危害本质,从宏观上认识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而犯罪构成则着重表述的是犯罪的规格和标准,从微观上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否具备某种犯罪的特征;其次,二者的作用不同。犯罪概念为人们提供了犯罪与其他非犯罪的社会现象区别的原则界限,而犯罪构成则是
    • 简述犯罪客体的概念及与犯罪对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又是怎样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4
      概念:犯罪客体,犯罪行为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对象,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对象.联系: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本质内容.区别:1、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犯罪对象).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3、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4、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
    •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有什么关系,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11
      以故意杀人罪为例,犯罪概念是指对一个罪的客观描述;犯罪构成则是指构成一个刑法上的罪所必须要具备的要件,主要有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等。
    • 非法经营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8
      非法经营罪,看似冰冷的罪名,但在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触犯本罪。那什么是非法经营罪呢,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本罪呢?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获得经营许可证而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等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因此,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本罪的条件是:首先,年满18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其次,只有犯罪行为人故意实施无证专营或限制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