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员工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上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旅客交通、火车事故伤害的上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认定工伤事故,交通警察必须发行事故责任认定书。否则,就不能认定工伤事故。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责任大小,根据判决书确定的责任大小决定是否可以认定工伤。
交通事故无法赔偿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力赔偿,受害方可通过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对方无力赔偿,受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期限为两年,法院在用尽所有执行措施后,仍无法执行的,法院会中止执行,待对方经济状态有所改善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工伤申请是否会影响交通事故赔偿?
373人看过
-
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怎么认定,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申请材料需要哪些
86人看过
-
能否立即申请工伤赔偿,无需工伤认定决定书?
409人看过
-
交通事故超过认定工伤的期限能申请工伤赔偿吗
154人看过
-
能否将交通事故和工伤赔偿合并申请?
458人看过
-
无法认定工伤需要赔偿吗
219人看过
中止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使得执行程序需要暂时停止进行,待特殊情况消失后再继续执行。中止执行的原因通常包括: 1、案件涉及重大法律问题或政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法律责任; 2、案件涉及特殊情况,需要给予当事人一... 更多>
-
交通事故赔偿的同时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可否申请工伤认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0可以追交通事故赔偿的同时申请工伤认定。 交通事故最好先由交警部门出具责任认定书分清责任。如果构成人身损害或者伤残的建议先去司法鉴定中心做伤残等级鉴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12万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各自的责任大小来承担赔偿责任。具体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抚
-
工伤认定和交通事故赔偿是否需要调查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09员工在单位受伤,员工本人应该之后事件的大致经过,员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只要员工能提供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劳动行政部门就应该受理。如果单位对认定为工伤有异议,那么单位需要提供不予认定为工伤的证明。同时对有争议部分,劳动行政部门需要对事件进行调查。和派出所是没有关系的。只有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是需要由交警部门开具责任判定书才能够进行判定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
-
上班途中出交通事故获得工伤认定,需要赔偿是否还可以申请工伤认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06上班途中遇车祸已获得交通肇事补偿申请工伤赔偿。1、伤者是可以申请工伤认定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
-
发生交通事故后受伤者无法认定为工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材料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08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
-
交通事故造成伤害需要工伤认定申请书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7受害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人申请(写明事故经过和所受伤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现场证人及用人单位对伤害事故是如何处理的,是否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事故结案情况)。 二、二人以上证人证言、身份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事发第一现场证人的所见所闻); 三、受伤害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劳动合同、工作证、押金条等) 受伤害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