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制执行如何缴纳交费款项
执行费一般是被执行人交,申请方如果自愿也可以。法律规定的执行费标准是:
1.没有执行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元至500元。
2.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元交纳;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但是仍然有个别办案经费紧张的地方要收取实际执行费用。申请执行时间应该是:判决中所规定,对方应该履行判决规定的义务最后时间之后,你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了。
二、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有哪些执行措施
具体的执行措施有:
1.加倍迟延履行利息与迟延履行金。
2.侵犯名誉权案件执行措施。
3.报告财产令。
4.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5.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6.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7.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8.限制出境或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
9.限制高消费。
10.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处罚。
三、申请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
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立案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三十九条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
-
申请强制执行罚款款项如何缴纳的
280人看过
-
强制执行费用是执行后缴纳吗
74人看过
-
申请强制执行交费标准,费用是由谁缴纳
316人看过
-
罚金如何进行强制缴纳
420人看过
-
纳税人不缴纳税费是否申请强制执行?
123人看过
-
法院强制执行后如何缴纳取保候审金
287人看过
-
关于如何缴纳强制执行费用的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5-01-21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四条,申请费的标准如下: 1. 如果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以及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裁定以及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每件需要交纳50元至500元。 2. 如果申请人的执行金额或价额不超过1万元,每件需要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
公司未缴纳社保如何强制执行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6如果已经拿到仲裁裁决,单位拒不执行的,可以按以下步骤申请强制执行: 首先,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当被执行人在国外的,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所在国的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裁决的承认及执行。被执行人在中国境内的,国内仲裁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执行。由于我国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实行级别管辖,因此,被执行人在
-
关于如何提交被强制执行的款项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5-01-04尊敬的法院领导: 我们在此申请贵院对一起劳务雇佣合同纠纷案件进行强制执行。 经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沈民(1)终字第号民事判决书,现被申请人拒不遵照生效判决履行。为此,我们特申请贵院给予强制执行。 1. 请求贵院执行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的劳务费50000元。 2. 请求贵院执行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的劳务费50000元的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付的银行利息(自20年6月15日至20年8月
-
怎么强制执行不缴纳抚养费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01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为了尽快达到离婚的目的或为了争取抚养权中取得优势,会在抚养费的支付上作出较大让步,甚至会同意对方不用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有此约定的前提下,离婚后一方可以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但是,如出现抚养方患有重病或经济情况显著恶化,以及子女患有重病或出现大额支出项目时,抚养方仍有权要求另一方支付子女的抚养费用,另一方不得以存在离婚约定为由予以拒绝。
-
无钱缴纳强制执行费怎么办?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5强制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施行,建议不要冒然反抗。拒交强制执行费等于你欠国家的钱。对于不能强制执行的,法院一旦发现有可以执行的财产,随时可以执行。在行政法上,拒交罚款要按日加处千分之三的罚金,虽然强制执行不在此类,不过法院可以参照此标准执行。如果你觉得判决不公的话:在执行阶段,法院强制执行费不交判决已经生效,虽然不能再通过上诉等程序进行救济,但是可以通过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俗称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