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与虚假宣传:概念区分与界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4 03:50:13 317 人看过

虚假宣传是欺诈行为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从而谋取不正当利益。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同时,经营者也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虚假宣传是欺诈行为的一种,其主要目的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从而谋取不正当利益。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法 律 严 惩 : 打 击 虚 假 宣 传 , 保 护 消 费 者 权 益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权益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虚假宣传行为也日益猖獗。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虚假宣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准确、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消除广告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包括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有关情况。禁止利用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违反该法规定,利用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虚假宣传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于虚假宣传行为,法律采取了严格的法律制裁措施,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虚假宣传是一种欺诈行为,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虚假宣传,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将受到法律制裁。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规定,利用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将受到法律制裁。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07: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虚假宣传相关文章
  • 怎样区分诈骗罪与虚假诉讼罪
    一、怎样区分诈骗罪与虚假诉讼罪1.时间范畴不同:虚假诉讼罪,是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2.主观目的不同: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得非法民事利益。诈骗罪,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等等。3.侵犯的客体不同:虚假诉讼罪,是侵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诈骗罪,是侵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4.客观表现不同:虚假诉讼罪较为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可以表现多种多样。二、犯虚假诉讼罪判多长时间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对虚假诉讼犯罪规定了两档法定刑。第1档法定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2档法定刑是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是指虚假诉讼对司法秩序造成严重妨害,或者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害。如虚假诉讼标的数额巨大,多次提起虚假诉讼,伪造证据的情节恶劣,损害善意当事人合法权益
    2024-01-24
    494人看过
  • 虚假宣传能否构成诈骗
    法律综合知识
    一、虚假宣传能否构成诈骗虚假宣传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构成诈骗。当虚假宣传的行为具有欺骗性,且其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消费者的财物或使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时,就可能构成诈骗罪。这种诈骗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二、虚假宣传的定义与目的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通过广告或其他宣传手段,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方面作出不真实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以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夸大、虚构或隐瞒事实等手段,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商品的销量,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对虚假宣传的禁止。1.该条款指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
    2024-07-25
    97人看过
  •  如何界定开发商虚假宣传
    该段内容讲述了虚假宣传行为涉及的主要参与者以及虚假宣传的后果和主观方面。虚假宣传是指在广告中做虚假宣传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其后果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在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情况下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而广告主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虚假宣传行为涉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2、虚假宣传的行为,上述主体在客观上对其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3、虚假宣传的后果,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4、虚假宣传的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虚 假 宣 传 的 认 定 : 主 体 与 后 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虚假宣传的认定主要涉及两个主体和两个后果
    2023-09-01
    329人看过
  • 虚假宣传与违法广告的区别是什么?
    一、关于虚假宣传与违法广告的区别是什么?“引人误解”与“虚假”之间虽然方式不同,但两者的本质特征可总结为:均系宣传呈现的内容不实,意图导致信息接受者产生错误认识,两者各为不实宣传的一种。随后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中,将其修订为“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虚假广告系虚假宣传概念的下位概念,原因有二:一是从逻辑上讲,广告系宣传的方式之一,因此,虚假宣传当然包括虚假广告;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的表述也反映出立法者认为虚假广告系与其他宣传方式并列的虚假宣传方式之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采用了“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表述,意为“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宣传”。在我国的法律语境中,这两个概念区分并不明确,往往进行混用。体现如下:(1)法条之间常混用这两个概念。在前述规范虚假宣传的规定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采用了“引人误解”的说法,而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
    2024-01-15
    301人看过
  • 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认定:界限与区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是诈骗罪的构成要素之一,更是区分诈骗罪与民事纠纷(欺诈)的根本界限。一般认为,所谓非法占有目的,是指以将公私财物非法转为自己或第三者不法所有为目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性相当强,不可能通过客观事实直接证明,如何准确加以判断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害后果进行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行为人自己的供述证明,而必须坚持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判断,即在查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经验法则或者逻辑规则,推定行为人的主观目的。结合金融诈骗类犯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并充分考虑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类犯罪的共性,我们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1)行为人事前有无归还能力,如行为人的资产负债情况等;(2)行为人事中有无积极归还或者消极不归还行为或者表现,如行为人编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拖延归还被害人的财产等;(3)行为人事
    2023-07-07
    406人看过
  • 企业虚假宣传可认定诈骗罪吗
    一、企业虚假宣传可认定诈骗罪吗完全ok!虚假广告嘛,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蒙骗消费者的行为,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混淆你的视线,让你陷入困惑中,最后达到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不仅如此呢,商家们还不能够在他们的产品特征、功能、质量、销量、用户评价和曾经获得过的奖项这些方面,搞出一些假的或者容易让人误会的商业宣传信息,以此来欺骗、误导消费者。再深入一点说,商家们甚至不能用像组织假交易这样的手段,去帮助别的商家做那些虚假或者容易让人误会的商业宣传活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二、少钱不还可以告诈骗罪吗一般来说,这个欠债不还嘛,其实就是个债务纠纷,不能算上诈骗。不过呢,假如你在借人家钱的时候存心骗人,或者压根就没想
    2024-07-15
    144人看过
  • 诈骗罪虚假宣传如何判刑?
    一、诈骗罪虚假宣传如何判刑诈骗罪中存在虚假宣传的,一般同时就会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虚假广告可以成为诈骗罪实施的手段之一,虚假广告与诈骗是手段行为与结果行为,构成牵连犯,按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应以诈骗罪处理;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涉嫌诈骗罪可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有哪些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四)
    2024-01-05
    298人看过
  •  商家虚假宣传的规范与处理
    商家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包括:要求停止违法行为、罚款,以及吊销营业执照。具体处罚标准是: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商家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商家的营业执照。商家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包括:要求停止违法行为、罚款、以及吊销营业执照。具体处罚标准是:1、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商家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2、若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吊销商家的营业执照。 商 家 虚 假 宣 传 处 罚 措 施商家虚假宣传是一种违法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这种行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止销售、吊销营业执照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商家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将面临广告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
    2023-09-06
    341人看过
  • 真正赠与与虚假赠与如何界定
    可以通过法定的凭证来界定是哪种捐赠行为。对于国家鼓励的捐赠,国家机关或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捐赠者之间会有捐赠凭据;直系亲属之间的捐赠会有一个过户的过程,可以以户口本为证。只有在税收法规不严谨、有漏洞可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正常捐赠和非正常捐赠的区别。在此情况下,可将非正常捐赠视为正常捐赠,可以不纳或者少纳税款。如果法规严谨,各种捐赠都无法相互替代的情况下,该缴税的缴税,不应缴税的不缴税,这时的各种捐赠都属于正常捐赠。目前个人所得税法中,对于捐赠方如何征税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与此相关的捐赠行为将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的财富将会不断增加,为社会的需要和进步做点贡献将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对于受赠方而言,没有任何付出就能得到价值可观的资产或财产,将其中部分用于纳税也是可以接受的,如目前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中,已经对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征收了企业所得税。对此,对个人无
    2023-06-14
    302人看过
  • 虚假宣传法律界定标准是什么?
    一、虚假宣传法律界定标准是什么?虚假宣传的界定标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1、主体判断上,双方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2、侵权方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3、侵权方在宣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的成分;即使该种宣传的内容均是真是的,但是如“混同宣传”是否足以误导公众,做出错误的判断;4、“虚假宣传”及“误导宣传”的后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或竞争者的权益;是否足以增加侵权方的竞争优势,使其获得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从而损害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进而符合法律规定的“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二、虚假宣传赔偿标准是怎么样的?首先,对于商家虚假宣传行为,我们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2023-04-13
    168人看过
  • 亲权与监护权概念的界定
    一、亲权与监护权概念的界定亲权是指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在人身和财产方面权利义务的统一。而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亲权人享受比监护人更为广泛的权利。二、怎么确定被监护人的监护人监护人是从有利于被监护人的生活、健康、成长有利等方面从近亲属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监护能力的下列人员中确定:1、配偶、父母、子女;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监护人可以是上述人中的一人,也可是上述人中的多人,由多人承担监护职责的,监护人之间应有书面的约定。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
    2023-05-06
    223人看过
  • 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算诈骗吗
    一、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算诈骗吗若培训机构出于欺诈目的实施了伪善的广告宣传政策,便可被视为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必须明确区分这与单纯的虚假承诺之间的界限。如果这些虚假承诺伴随着通过捏造事实或卑劣手段故意掩盖真相的方式,从而从公众或私人手中诱骗得到数额较大的金钱或其他财产,那么这些行为便有可能构成犯罪,即诈骗罪。对于这种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需要受到刑事惩罚,具体刑期及罚款金额将视涉案金额大小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熟人虚构事实借钱的算诈骗吗借款过程中,熟人间恶意欺骗性陈述事实的
    2024-03-09
    52人看过
  • 涉外离婚与分居的概念与区别
    在家庭上,离婚是指配偶依法脱离夫妻关系,分居是指配偶依法分别居住和生活,但在法律上尚未脱离夫妻关系。离婚和分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和两种法律制度。在国际私法上,各国立法一般不分别规定两者的法律适用,而是统一加以规定。一、非法同居构成重婚罪吗非法同居是不会一定不构成重婚罪的。1、重婚,是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又登记结婚,或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虽未登记结婚或者举行结婚仪式,但两人却是以夫妻关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公认的情形。因此,重婚的可以区分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两类。2、非法同居分为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与有配偶者与无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两类。对于无配偶者之间的非法同居,因双方均没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因此,任何一方与第三方登记结婚均不构成重婚。而对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又因我国《民法典》对非法同居与重婚采并列规定的立
    2023-03-05
    202人看过
  • 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的区别?
    一、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区别所谓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欺骗、误导方式进行的含有虚假内容的商品或服务宣传活动。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认定处理虚假广告问题的批复:关于虚假广告,一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定:1、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是否客观、真实;2、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所能达到的标准、效用、所使用的注册商标,获奖情况,以及产品生产企业和服务提供单位等)是否真实。凡利用广告捏造事实,以并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欺诈宣传,或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均应认定为虚假广告。而虚假宣传则是指经营者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误解从而作出错误判断的宣传活动。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同属意思表示的范畴,并且均属于虚假的、欺骗性或误导性的意思表示。但二者
    2023-05-22
    195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欺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商业经营的活动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形式或者是方法对商品或者是对服务做出了与宣传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了消费者或者是客户做出的行为。这种就是虚假宣传。... 更多>

    #虚假宣传
    相关咨询
    • 诈骗和虚假宣传的区别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09
      1、虚假宣传和诈骗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虚假宣传和诈骗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采用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特定手段,而后者则是采用隐瞒真象和虚构事实的欺骗方法; 3、虚假宣传和诈骗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后者则是一般主体。
    • 如何判定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
      云南在线咨询 2024-08-30
      虚假宣传认定: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 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 上述主体在客观上对其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4、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
    • 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是什么,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如何区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4
      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广告管理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界限:正确区分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存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
    • 1简述的概念及其与的区分2如何区分与诈骗罪?急!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
      抢劫罪就是当场以暴力相威胁和勒索财物是同空间同时间的,而绑架则不是的。诈骗罪是包括合同诈骗的,合同诈骗是以合同为载体的,诈骗罪则不是。
    • 虚假宣传属于诈骗的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13
      1、属于。虚假宣传本身就是属于欺诈的行为,虚假宣传的目的是误导、欺骗消费者,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