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再担保,是指为担保人设立的担保。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以保障债权的实现。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权利。
再担保是相对于原担保而言,是担保链条的延续,与再保险相似,是再担保人对原担保人信用的增级或信用损失的弥补,也为维护与实现债权人利益起到保障作用。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原担保人以缴付再担保费为代价将部分担保风险责任转移给再担保人。那么再担保的作用有如下两点:
1.分险补偿。分散风险是担保机构对再担保的一项基本需求。通过比例再担保等补偿性再担保模式,再担保机构在收取有限再担保费用的前提下更多地承担风险补偿责任,切实加强合作担保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引领规范。这有三层含义:一是政策导向。再担保通过对合作担保公司的有力引导,带动合作担保机构加大对重点支持产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创新引领。再担保公司通过业务创新、平台创新,为合作担保机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一些地区再担保公司筹备成立P2P公司、电商平台,为担保公司打破资金瓶颈,为合作担保机构开拓市场,开发客户资源,促进担保行业拓宽市场空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三是市场规范。再担保公司具有对区域内合作担保机构的深入了解,通过市场化的合同契约关系,约束合作担保机构经营行为,促使其规范经营,合规运作。此外,再担保公司为合作担保机构提供多元化技术服务与增值服务。如,山东再担保联合山东大学开设EMBA培训课程,组织省内金融机构、合作担保机构负责人参加系统化培训,不仅提升了合作担保机构经营班子管理能力,而且加深了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负责人的人脉关系,为银担业务合作、共同化解行业风险准备有利条件。
-
了解一下保险合同解除形式是什么
86人看过
-
咨询一下担保人担保责任是什么?
85人看过
-
工程担保的作用是什么,担保贷款风险是什么?
256人看过
-
保险一般只承担什么作用
349人看过
-
了解一下什么是重婚罪
418人看过
-
债权担保的方式有哪些可以了解一下?
189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在什么情况下,担保人的担保作用将不再起作用?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担保人需要承担何种责任?答案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产生: 1. 一般担保责任: 担保人需承担的责任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其承担该责任,即清偿到期债务。 2. 连带担保责任: 担保人需承担的责任是在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当债务到达清偿期,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偿还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保证责任下,担保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债权人未就债务人的财产申请强制执
-
想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保证金担保合同?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0一般情形下,没有特别约定时,订金、押金或者保证金都不是定金,没有双罚性质。 1、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要注意,根据合同的约定,有时它们在性质上就是一种定金。并且,定金和违约金是不能够同时并用。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2、基于上述关于定金
-
什么是担保人,担保人的作用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13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担保责任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一般担保是指在债务人通过诉讼仍不能承担债务时,担保人应当承担担保责任;连带担保责任是指,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任何一方承担责任,不受债务人有无能力的限制。 山东青凯律师事务所肖升东律师举例说,假如张某借款10万,吴某作为朋友为张某提供担保,借款到期后,张某没有能力还贷,法院判决吴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最终吴某被迫卖房替张某偿还本金及
-
究竟再担保的作用是哪些呢?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27再担保制度可以提高担保信用等级,扩大担保行业经营规模。建立再担保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再担保公司的资本实力、政策优势,提高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认同,寻求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从而扩大担保公司的信用放大倍数。 增信扩能。纳入再担保合作体系是对担保机构强有力的信用背书。一方面,再担保公司对合作担保机构实施准入制度,确保区域内优质担保机构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再担保公司通过其业务产品,为担保机构提
-
我想了解一下担保人不担责的5种情况是什么呢新疆在线咨询 2024-09-22担保人不担责的5种情况如下: 1.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或者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2.超出保证期限的。 3.未经保证人同意,私自变更主合同的。 4.未经保证人同意,私自转让债务的。 5.主合同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