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逃逸’定义为单纯意义上的离开事故现场是片面且不够深入的。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探讨的是,该行为人离开现场是否有着规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动机。
若当事人的离开并无逃避法律责任之意的话,那便不能简单认定为‘逃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的过程中,非法离开事故现场,使得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公民权益的侵害、刑事责任的追究及行政责任的处罚无法得到明确的情况下,试图以此方式免除自身责任的犯罪行为。
要衡量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审慎分析:
首先,应当观察行为人对自己是否存在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的认知,不仅需要参考行为人的口供,还需要结合事故发生时的实际情况、地点位置、路况条件、行为人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去全面、公正地评估。
其次,需深入剖析行为人希望以此手法逃避法律追诉的主观意识。
这个范畴不只涉及到刑事法律的追究,亦涵盖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惩罚。
再次,需对行为人实际上是否采取了逃离现场的行动进行检验。
“逃逸”这个概念的适用期仅限于交通事故发生后至行为人被首次接手事故处理机构处理之间这段短暂的时间。
最后,无论行为人后续因良心发现而回到现场接受处理,还是刚跨出离开现场不远就被及时截获,都不会改变他们曾经尝试过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实,这同样符合“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定义。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交通事故逃逸”并不等同于“交通运输事故之后的逃逸”。
按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只有当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时,才能称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在这种情况下,“逃逸”是作为加重处罚的要素所得出的结果。
‘逃逸’的场地不仅仅局限于事故发生的原始现场,那些与事故发生现场紧密相连的地方也要纳入考虑,对受害者进行救治的医院以及负责事故责任调查的交警部门等等。
尽管离开事故发生现场可能会给责任判定带来困难,但离开医院或交警部门这样的场所也同样阻碍了事故的处理,并逃避了法律的追究。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
离开交通事故现场是逃逸吗如何认定交通事故逃逸
425人看过
-
逃逸行为是否包括事故现场离开?
345人看过
-
因为没发现而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算逃逸吗
124人看过
-
驾车脱险且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算逃逸吗?
174人看过
-
交通事故现场离开是否违法?
157人看过
-
交通事故是先办理交通事故先行离开后返回现场算逃逸吗
232人看过
-
驾驶人员开车离开现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16驾驶人员开车造成交通肇事,即使离开现场也不一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为: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
-
交通事故逃逸离开现场能索赔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24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事故车辆投保,并且在保险期间内,离开现场同样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 (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脱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3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 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负主要责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
-
肇事驶离现场又返回是否构成逃逸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311、肇事离开现场又返回现场仍然算逃逸,不过属于自首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3、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
-
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确认对方逃逸,肇事逃逸过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27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