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土地仲裁书能否对抗承包合同
因土地承包产生争议时,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书生效后,可以对抗土地承包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和仲裁,适用本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包括:
(一)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发生的纠纷;
(二)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发生的纠纷;
(三)因收回、调整承包地发生的纠纷;
(四)因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五)因侵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的纠纷;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因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补偿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四十八条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为几年
实际中,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年限,由双方自主决定,只要不超过法定的承包年限,均属有效。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最长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之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之间;而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不过现在还有一种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这种是指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30年。这里指的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期限(集体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不能理解为是承包制度30年不变。对承包期不足30年的,要延长到30年。
当然,除了关注这个期限之外,你在承包的时候还要注意你应该承担的义务:
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另外,你在需要履行好相关的义务的同时,你还可以享受下面的权利:
1、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2、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
民法典土地租赁合同中能否对土地用途
377人看过
-
民法典土地承包合同丢了能补吗?
284人看过
-
民法典中土地承包合同写永久使用是否无效
460人看过
-
什么是土地承包民法典,什么是土地承包合同?
116人看过
-
民法典中是否允许土地承包再次转包?
336人看过
-
长期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涉及民法典规定
231人看过
调解纠纷的方式如下:1、调解纠纷前,应当充分了解纠纷产生的缘由,以及纠纷的争议焦点;2、调解纠纷应当做好居中第三方的责任,不能偏袒其中的任何一方,应当做到客观公正;3、调解纠纷要能够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案,使双方当事人都能够接受;4、调解纠纷,... 更多>
-
土地承包合同可否转让民法典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13一、民法典土地承包合同是否可以转让 土地承包权可以转让。 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守的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
-
民法典中合同履行结束后能否仲裁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30能,如果合同中有仲裁条款的,当事人是可以申请仲裁解决合同纠纷的,哪怕合同履行完毕终止之后。因为法律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所以,合同履行完毕如果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者达成了仲裁协议,是可以申请仲裁解决纠纷的。
-
民法典土地承包合同丢了能补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02民法典土地承包合同丢了能补办。农村承包地合同丢失承包方可以向发包方或者当地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印留存的合同书,或者提出合同补办申请报乡镇政府,政府登记出具证明材料后到县档案局查询原始资料,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通过予以补办。
-
民法典之中能直接承包土地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2土地承包后可以再转包。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案。由此可见,承包人承包农村集体土地后,是可以通过转包的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案的。
-
民法典中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能否仲裁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41、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只要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就可以申请仲裁。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