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争议的概念与适用法律依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20:31:06 212 人看过

一、开除劳动争议的概念

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破坏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最严厉的处分。受到开除处分的职工对处分不服,与企业发生争议,就称为开除争议。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开除争议时,应主要看企业最终处理结果,而不是看其处理的原因。用人单位开除职工的原因、依据多种多样,有的因职工违反纪律,有的是因职工破坏了企业规章(包括分房规定、计划生育规定等),有的是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的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也有的是依据企业规章。无论用人单位以何种理由、何种依据,也无论理由、依据正确与否,只要是对职工实施了开除处分,就涉及职工最大的劳动权利,职工对开除处分不服而发生争议,就属于开除争议。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只要争议当事人提出申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就应当受理,而不应以开除的原因、依据不当或受理后很难处理作为不予受理的理由。

二、开除争议的主要处理依据

目前,处理开除争议主要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有《企业职工奖惩暂行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等等。此外,企业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也可作处理依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14:0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计划生育相关文章
  • 数据库的法律概念
    对于数据库的版权保护,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伯尔尼公约都是将数据库作为汇编作品予以保护的。我国同样在其新《著作权法》第14条在法律上赋予了数据库以版权,受版权保护的。对于将数据库归入汇编作品予以版权保护,应该说没有任何疑义。然而上述三条约和我国新《著作权法》都没有明确界定数据库在法律上的概念。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1996年颁布的《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96/9/EC)》(以下简称欧盟指令)对数据库的定义,是最值得借鉴的。欧盟指令第1条第2款规定:“在本指令中,‘数据库’是指经系统或有序的安排,并可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单独加以访问的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集合”。对该定义可作如下理解:(1)数据库是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集合,即构成数据库的元素是广泛的,可以是文学、艺术、音乐等作品,也可以是文字、音响、图象、数字、事实等材料。据此,数据库可分为以版权材料为内
    2023-06-05
    207人看过
  •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公司法人格否认(disregardofcorporatepersonality)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术语,在英美法系国家中被称为揭开公司的面纱(liftingtheveilofthecorporation)或刺破公司法人面纱(piercingthecorporationsveil),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依据法人独立原则与有限责任原则作为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中的基本制度,其法理意趣是为在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达成一种风险与权利的平衡。当这一平衡被公司法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的滥用所打破时,便需要一种衡平的法律制度来纠偏、矫正。有鉴于此,美国首开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之先
    2023-06-05
    81人看过
  • “数罪并罚”的概念与法律适用原则是什么
    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个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即:在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原则,解决数个宣告刑与一个执行刑的关系,也就是确定一个实际的刑罚问题,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数罪并罚的法律适用原则主要有三:我国刑法已确定了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并罚适用原则。所采用的各种原则均无普遍适用性,每一原则仅适用于特定的刑种,吸收原则只适用于死刑和无期徒刑,限制加重原则只适用于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三种有期自由刑,并科原则适用于附加刑。1、限制加重原则:所谓“限制加重”,即在数罪总和刑罚以内进行限制,在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加重。2、吸收原则:所谓“吸收”即由最重宣告刑吸收其它较轻的宣告刑,仅以已宣告的最重刑罚作为执行刑罚,其余较轻的刑罚应在判决中体现,但因被吸收而不再执行的合并处罚原则。3、并科原则:所谓“并科原则”也称相加原则,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的处罚原则。
    2023-06-12
    189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一、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必须首先依法确认商业秘密确实存在。二、行为主体可以是经营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者,绝大多数要求其具有经营者的身份,而侵犯商业秘密的人则不受该限制。三、客观上,行为主体实施了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实施的方式有盗窃、利诱、胁迫或不当披露、使用等。四、以非法手段获取、披露或者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已经或可能给权利人带来损害后果。行为保全概念的界定行为保全,顾名思义是指对一定的行为采取保全的措施。具体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或扩大,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责令另一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民事强制措施。为了进一步清晰地了解这一定义,笔者拟将行为保全与其接近的制度——财产保全及先予执行进行比较。行为保全、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虽然都是法院在判决前作出的限制当事人对财产及权利进行处分的强
    2023-07-24
    86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合并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中有“合并执行”或“合并处罚”的概念,两者的概念来源于刑事法典理论的“数罪并罚”。在行政执法中,经常会遇到在一个案子中行政相对人存在多种违法行为的情况。多种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大,若是简单的择一重罚,而不合并处罚,可能会出现对违法行为漏罚的情形,则会放纵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有违《行政处罚法》中的“过罚相当”原则。行政处罚的特征(一)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二)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三)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使其以后不再犯;(四)行政处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七
    2023-07-07
    335人看过
  • 违反产品质量法法律责任的概念和依据
    (一)产品质量责任1、定义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对其作为或者不作为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2、特点(二)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1、默示担保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2、明示担保即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合同、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以其他方式表明的质量指标。3、产品存在缺陷即产品存在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并且造成了使用者或者消费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区别:产品质量如违反默示担保或明示担保,无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于产品存在缺陷来说,只有因产品缺陷造成了损害后果的才承担责任。
    2023-06-06
    270人看过
  • 人事争议的法律适用
    一、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中“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的规定来看,人事争议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民法通则》中有关保护公民和法人民事权益的规定,适用于人事争议的处理。二、合同法在人事争议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因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从合同理论上讲主要是指因合同的执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尽管聘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存在区别,但是毕竟属于合同范畴。因此,《合同法》的一般理论和原则仍然适用聘用合同。三、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2023-05-05
    196人看过
  • 劳动争议适用的程序依据有哪些
    劳动争议适用程序的法律规定包括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的法律法规。一、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2023-06-27
    464人看过
  • 量刑建议权的概念及依据是什么
    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坚实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包括刑事案件的公诉权、批捕权、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和诉讼活动的监督权等权能。刑事案件公诉权的核心就是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定罪科刑,因此,求刑权是公诉权的应有之义,而求刑权不仅包括定罪请求权,还包括量刑建议权。此外,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60条的规定,公诉人可以就量刑问题发表公诉意见,而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81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在履行审判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量刑建议权和量刑审查权。经过近年来司法实践的不断检验,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普遍认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是现代司法的客观需求。一是有利于实现公正司法。检察机关在庭审活动中引入公开的量刑程序,有助于打破量刑的暗箱操作,提高量刑的透明度,从诉讼程序上真
    2023-06-01
    372人看过
  • 新证据的法律概念定义
    法律综合知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第四十三条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
    2023-06-05
    387人看过
  • 开除劳动争议及其主要处理依据
    一、开除劳动争议的概念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对具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破坏规章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又屡教不改的职工,依法强制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最严厉的处分。受到开除处分的职工对处分不服,与企业发生争议,就称为开除争议。在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开除争议时,应主要看企业最终处理结果,而不是看其处理的原因。用人单位开除职工的原因、依据多种多样,有的因职工违反纪律,有的是因职工破坏了企业规章(包括分房规定、计划生育规定等),有的是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的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规定》,也有的是依据企业规章。无论用人单位以何种理由、何种依据,也无论理由、依据正确与否,只要是对职工实施了开除处分,就涉及职工最大的劳动权利,职工对开除处分不服而发生争议,就属于开除争议。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只要争议当事人提出申诉,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就应当受理,而不
    2023-04-20
    152人看过
  •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概念
    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其特点包括:受国家的认可和保障;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权利总是和义务人的义务相关联,离开了义务,权利就不能得到保障;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得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行为的内容,义务可以分为作为义务积极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消极义务。精神病离婚男方该履行哪些法律义务?精神病离婚男方该履行支付相关的生活费用的义务。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
    2023-07-15
    374人看过
  • 经济适用房的法律依据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采取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市(区)、县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并公示的方式认定。审核单位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等情况进行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一、2022年经济适用房政策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范围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二、经济适用房交易步骤第一步买卖双方先达成购房意向。第二步办理土地收益等价款缴纳手续。达成购房意向后,住户到市财税部门办理土地收益等价款缴纳手续。办理时须提交的资料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校对原件)、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校对原件)、契
    2023-03-30
    77人看过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的概念与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1、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属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适用于追诉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特别的刑事诉讼程序。2、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以下特征:(1)生理变化明显。(2)心理上进入了由幼稚转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具有半儿童、半成年人的特点。(3)独立意识提升,自尊心较强。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很难遵守社会规范,甚至蔑视法律,易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因而走向犯罪道路。其犯罪动机简单,犯罪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犯罪的个性心理尚未定型,教育改造的有利因素比成年人多。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1、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
    2023-04-12
    488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计划生育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依据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13
      关于劳动争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依据由两部分:一部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规定。另一部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
    • 法律依据中兄弟姐妹的概念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5-20
      养兄弟姐妹是指因为一方的父母收养了另一方,另一方因为与养父母之间产生了父母子女的关系,继而和其他子女便成为了等同于亲兄弟姐妹关系的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一般是指继兄姐在父母过世后对继弟继妹尽了抚养义务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对兄弟姐妹的范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民法典
    • 构成犯罪的概念与特征有什么法律依据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3
      构成某一具体犯罪所需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犯罪构成的特征: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要件是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态;客体要件是被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要件是犯罪行为、结果或危险性。
    • 法律依据:没有劳动合同被开除适用哪些法律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04
      《劳动合同法》适用于无劳动合同的开除。劳动者可以要求在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所有时间支付双倍工资赔偿;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非法开除的,按照经济补偿标准双倍赔偿。
    • 关于假释的概念与适用条件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7
      假释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已经服刑一定的时间,二是有悔改的表现。《刑法》第81条规定的假释适用条件如下: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