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了避税虚开人头工资应该怎样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6 11:22:40 182 人看过

企业为了避税虚开人头工资,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按照逃税罪处理。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土地增值税地方细则缓行各地房产企业避税盛行

业界观澜

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杨林(化名)最近简直成了空中飞人,他不断飞往全国各地帮房地产开发公司客户做纳税规划。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北京的一些纳税服务机构的房地产开发商客户陡增,据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自从今年1月份国税总局187号文发布以来,请纳税代办机构做纳税规划的房地产企业暴增3倍。

房企:能避一点是一点虽然我为客户服务,但真为他们的行为感到气愤,杨林告诉记者,开发商在房价上涨过程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在纳税上特吝啬,尤其是偷逃土地增值税,能避一点是一点。

请杨林去做纳税规划的项目,多是2005年以前的房地产项目,土地多是协议转让土地,土地价格低廉,单个土地项目的纯利润在100%以上。按照187号文规定,这些房地产项目需要缴纳的土地增值税,都是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但经过代办纳税机构的精心包装,这它们往往能少纳税甚至不纳税。

缴纳土地增值税业务的开展,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主,因为这些城市已在不同程度地开始执行187号文,在这些城市,有开发业务的房地产商土地增值税交纳比例上升很快。

开发商逃税多用两种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是适当、合理避税;二是通过违法手段偷逃税。杨林向记者道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帮开发商偷逃土地增值税的一些门道。

第一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适当增加开发成本,使费用和成本项扩大,减少利润额,进而减少土地增值税清算应税额。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土地取得之初,开发商没有取得预售证等文件时,在做项目规划和设计时就将纳税规划加于其中。

另外,刻意增加人力、财务、广告等费用是开发商经常用的手段。北京太和管理顾问咨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去年房地产行业人才薪酬增长约为16%,但实际反映到上市公司账表中的数据,远比这一数据大。

另外,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帮他们出生招。而所谓的生招,即便在会计师行业里也很忌讳。

例如,在187号文发布之前,某开发商有一项目要进入土地增值税清算环节,因为项目利润较高,开发商不想补交税款,就采取了会计师提供的意见,将该处商业项目以假赠予、真销售的方式转让给了另一家企业,从而逃避了上百万元的税收。

187号文发布后,只要项目权属发生变更都视同销售,且有了比较严格的权属变更规定。目前开发商能采取的偷逃土地增值税措施,只有做假发票来加大开发成本,而虚造证据和假发票能为开发商逃避的土地增值税也很惊人。

杨林指出,一般偷逃税动机大的都是民营房企,国有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上市公司因为会计制度比较规范很难操作,但也有一些房地产公司通过收购建筑公司等方式扩大开发商业链,进而为偷逃税提供方便。

土地增值税地方细则难产除北京等几个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没有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首都经贸大学教授、中国税网专家张春平告诉记者,由于房地产行业整体纳税体系比较复杂,土地增值税政策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地方政府在执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执行能力不强。

土地增值税始于1998年,但之前房地产行业利润不高,多数地方政府采取1%预征的方法来征收土地增值税。

187号文件发布之后,有的地方仅仅是在预征环节后加了一个环节,叫核定,有关专家说,有的地方税务机构因为技术手段不能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清算,而改为简单的核定。

除了征收手段外,地方利益保护也是阻碍房地产土地增值税清算推广的原因。

由于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多由外地房地产公司开发,它们到二三线城市开发项目除了能为当地增加营业税外,还能帮助地方政府提升当地土地价值。

在各地都不出台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的情况下,哪个地方率先推行就有可能致使房企不去这个城市开发项目,各地都担心外地房企不进来,所以都不率先推土地增值税清算。张春平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4日 03: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工资相关文章
  • 债务人公司以资抵债,企业所得税应该怎样处理
    【网友问题】我公司有一笔借款无法收回,债务人公司想通过以资产抵债或者债转股的方式抵消债务,请问这两种抵债方式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有何不同?【律师解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债务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为:1.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2.发生债权转股权的,应当分解为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确认有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3.债务人应当按照支付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务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按照收到的债务清偿额低于债权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债务重组损失。4.债务人的相关所得税纳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企业债务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为: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
    2023-05-05
    143人看过
  • 企业虚报员工工资怎么处理
    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公司不依照本法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如数补足应当提取的金额,可以对公司处以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公司拖欠员工工资该怎么处理《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
    2023-03-01
    464人看过
  • 企业虚报员工工资怎么处理
    一、企业虚报员工工资怎么处理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公司不依照本法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如数补足应当提取的金额,可以对公司处以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公司拖欠员工工资该怎么处理《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
    2023-06-05
    100人看过
  • 税务处罚企业虚报员工工资
    1、尚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2、如果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犯虚报注册资本罪怎么处罚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罚标准为:如果存在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违法行为的,那么将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2023-07-02
    53人看过
  • 企业该怎样通过企业材料费用合理避税
    在材料市场价格处于经常变动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通过成本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根据我国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材料费用计入成本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材料先入库则先发出这一假定为前提的,并根据这一假定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进行计价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在先进先出法下材料费用进入成本时,是根据材料的入库时间,按先后次序,将先入库的材料优先计入成本。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在计算材料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材料数量作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3、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指在每一次收到材料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的结存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在移动平均法下,企业材料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材料的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生材料的计价
    2023-05-31
    150人看过
  • 企业所得税怎样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合理避税如下所示:企业所得税的避税着眼点,一般在收入、成本、费用及损失的认定以及纳税人对于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刻意膨胀“成本、费用和损失”,利用各种虚假支出及列支项目,尽可能地扩大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缩小净收入,少纳所得税。(2)膨胀“利息、工资和捐赠”,缩小计税依据。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明确规范了准予扣除的项目及标准,在这一点上的避税将会有所收敛。(3)说服税务人员,在工资标准的调整上施加有利于企业的影响。(4)在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使利润在税负最轻的地方沉淀起来。(5)挂靠所得税各种优惠等等。由于所得税是对企业的所得征税,即纯收入征税,直接涉及各种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为自身的利润必须要寻求各种减轻税收负担的途径。其主要方法是少做收入,多列成本,缩小利润总额,由于少做销售收入的避税方法已述,其内容基本相同,故略。
    2023-05-31
    64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资
    词条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工资
    相关咨询
    • 企业虚开人头工资做假账是否按偷税罪处理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0
      企业虚开人头工资做假账,导致国家税收流失,按照偷税漏税处理,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八)》已经没有“偷税罪”这条罪名了。第二百零一条为“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
    • 企业作为个人应该怎样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
      工伤要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鉴定结果为准。报工伤步骤:1.到劳动局申报,申请工伤认定,填写事故报告2.在一个月内准备好病志,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原件复印件,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事故调查表,工伤认定申请表,若不是本人还需要授权委托书(填单位名称的地方盖公章,签字的地方按手印)3.等待审核,审核后会返给个人工伤认定书4.申请工伤鉴定,携带身份证,营业执照,病志及
    • 个人独资企业合理避税是怎样的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18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不仅是各位企业家关心的话题,国家也一直致力于减轻企业负担。一系列降负减税的政策红利下发,一方面是为了减少企业税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也是鼓励企业认真阅读仔细钻研税务法规和政府文件,在不违法的大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案。
    • 企业怎样合理避税?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3
      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一)利用免税政策; (二)利用减税政; (三)利用退税政策; (四)利用税收扣除政策; (五)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 风险提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
    • 企业怎样合理避税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3
      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一)利用免税政策; (二)利用减税政; (三)利用退税政策; (四)利用税收扣除政策; (五)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 风险提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一律无效,纳税人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其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