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入干股”该如何定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5 14:36:10 265 人看过

2014年6月至7月期间,被告人刘某邀集多人先后到三家按摩店强行要求“入干股”,都被经营业主拒绝。刘某等人对经营业主威胁“过几天要带人来赶走店子客人”、“找几个绝症患者来堵门”,第一家按摩店经营业主怕招来麻烦就交给刘某等人2000元现金了事;第二家按摩店经营业主以自己是尿毒症患者不怕死为由对刘某等人不予理睬,刘某等人赶走店内几名顾客并继续威胁“要找几个绝症患者来扰乱生意”后离开;第三家按摩店经营业主报警,刘某等人见警车临近后离开。

【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将要实施损害行为相威胁,多次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等人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评析】

笔者认为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定寻衅滋事罪。具体理由如下:

一、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3项规定,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情形之一是“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从客观方面来讲,本案中刘某等人以实施“赶客、堵门”的胁迫手段强行要求“入干股”来获取好处,应当认定为行为人使用蛮不讲理的手段,强行拿取索要公共或者私人财物,是一种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刘某等人强拿硬要他人财物超过一千元,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从客体上讲,行为人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所有权,而且扰乱了按摩店正常的经营秩序,这种经营秩序属于一种公共秩序。从主观上来讲,行为人不仅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主观故意,而且还存在逞强耍横的动机。因此构成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第274条的规定,在客观方面,刘某等人行为采取“赶客、堵门”的恫吓手段,强行要求按摩店业主同意他们“入干股”,本案中刘某等人要求“入干股”实际就是要求按摩店业主交付一定财物,应当认定为刘某等人以将要实施损害行为相威胁,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在主观方面,刘某等人明知无正当理由仍强行索财,其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明显。在客体方面,刘某等人行为不仅侵犯他人财物所有权,而且还侵犯了他人正常的经营秩序。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明确规定,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74条规定的“多次敲诈勒索”。因此构成敲诈勒索罪。

二、刘某等人的犯罪行为符合想象竞合犯的犯罪形态,应当从一重处断。如前所述,刘某等人行为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从刑法规定来看,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之间不属于法条竞合,因为至少在主观要件上,依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寻衅滋事罪要求具备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动机,而敲诈勒索罪只需要在主观上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法条上的重合和交叉关系,故不属于法条竞合的情形。从本案来看,刘某等人以要实施“赶客、堵门”的胁迫手段,多次强行索取他人财物,其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明显,因而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同时,因刘某等人主观上还具备逞强耍横的动机,因而行为还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从罪数理论的角度讲,这是一个行为基于不同的罪过触犯了两个罪名,是想象竞合犯。对于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处断。从法定刑来看,本案行为若定性为敲诈勒索罪,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定性为寻衅滋事罪,应当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本案中刘某等人行为明显应当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三、从行为实质的角度来看,以寻衅滋事罪评价本案行为更为适宜。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的主要客体是公共秩序。本案刘某等人的行为虽然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侵犯了他人财物所有权,但是刘某等人强行索要得逞的财物不过2000元,数额较小,而以“赶客、堵门”相胁迫则严重侵犯了多家按摩店的正常经营秩序和顾客自由消费的权利,也就是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所以刘某等人的行为本质主要是侵犯公共秩序,其次才是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若以敲诈勒索来评价本案行为,重点落在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上,没有把握到行为的主要本质,而以寻衅滋事罪来评价本案行为,重点落在侵犯公共秩序上,把握了行为的主要本质,显得更为适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0: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形态相关文章
  • 胁迫行为
    管制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什么是胁迫胁迫,是指行为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而与之订立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而使他人产生恐惧。将要发生的损害可以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等方面的,这种损害必须是相当严重的,足以使被胁迫者感到恐惧。如果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的损害的威胁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根据的,或者受胁迫方根本不会相信的,不构成胁迫。另一种情况是行为人实施不法行为,直接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而迫使对
    2023-07-21
    448人看过
  • 受人胁迫强奸杀人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
    为敲诈钱财,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个犯罪团伙强迫威胁一名被劫持的政法工作人员夏某,在蒙着眼睛、脖子被绳子套着的情况下,被逼强暴了另一名被劫持的女大学生王某,并胁迫其用绳子勒死该女,如不从就勒死他。夏某只好照犯罪分子的要求办。整个过程被拍成照片作为勒索的手段,试图勒索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夏某1000万元。那么,夏某属于何行为?分析一:本案夏某的行为应当受刑事追究,但可以免除处罚。之所以持此种观点,理由是:我国刑法规定,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依照法律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那么,本案夏某属于政法工作人员。政法工作人员的职责虽然没有军人要求的严格,但是,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国家秘密;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守法遵纪,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护法
    2023-06-11
    269人看过
  • 如何认定民事法律行为中的胁迫
    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l)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2)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和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l)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
    2023-06-13
    337人看过
  • 欺诈胁迫民事行为如何认定效力
    通过欺诈胁迫等的方式完成某一民事活动的,该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执行和解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
    2023-06-03
    216人看过
  • 虚假手段胁迫合同效力
    1、可能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合同。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一)要约被拒绝;(二)要约被依法撤销;(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一、可撤销合同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应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即因其不注意、不谨慎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二)显失公平的合同。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
    2023-02-21
    90人看过
  • 强迫交易罪的胁迫手段有哪些
    强迫交易行为属一种扰乱市场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在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中并不鲜见,因此,本法为了不至于打击面过大,而规定了强行商品交易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与《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立案:(一)强买强卖商品的;(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由此可见,构成本罪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一、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本罪与敲诈勒索罪在行为方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二者之间有严格区别:(1)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市场交易秩序和他人的人身权、财产权或其它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行为人对被害人可使用暴力、威胁方
    2023-06-24
    469人看过
  •  遗嘱中胁迫性如何判断?
    本文讲述被继承人需要亲自出面对抗遗嘱是被胁迫所导致的。被继承人受威胁写下遗嘱的,遗嘱并不是本人的意愿,所以遗嘱是无效的。胁迫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非法目的,而采取的足以造成他人产生精神上强制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被继承人需要亲自出面对抗遗嘱是被胁迫所导致的。被继承人受威胁写下遗嘱的,遗嘱并不是本人的意愿,所以遗嘱是无效的。胁迫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非法目的,而采取的足以造成他人产生精神上强制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胁 迫 遗 嘱 的 有 效 性 认 定胁迫遗嘱是指在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因受到他人胁迫而签署的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胁迫遗嘱的有效性需要经过司法认定。首先,遗嘱人需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若遗嘱人未满十八周岁,或者因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则其遗嘱无效。若遗嘱人满六十周岁,但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其在遗嘱中表达
    2023-09-07
    278人看过
  • 盗窃时暴力威胁他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某日,邓某某在超市购物,看见李某将钱包放在购物推车里,便伺机盗取,当看见李某专心挑选物品时,邓某某伸手将钱包盗取,这一举动却被一服务员看见,邓某某怕事情败露,威胁该服务员:不要乱说,否则捅死你。服务员看到邓某某手中有一把水果刀,便没敢吭声。案发后,邓某某所盗包内有现金2500元。【分歧】对于该案中邓某某的行为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邓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邓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方法窃取公民财物,且数额较大,应认定为盗窃罪。第二种意见认为,邓某某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邓某某先通过扒窃取得财物,后用暴力相威胁避免事情败露,应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第三种意见认为,邓某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邓某某在扒窃过程中被人发现,而当场以暴力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全部构成要件,应认定为抢劫罪。【管析】专家同意第一种意见。首先,不应定性为转化型抢劫罪。
    2023-06-11
    214人看过
  • 民法典的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的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哪些规定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通过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对他人思想上施加强制,由此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惧心理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事人因受胁迫而作出意思表示,其意思表示并没有产生错误,受胁迫人在作出符合胁迫人要求的意思表示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只是这种意思表示的作出并非基于受胁迫人的自由意志。《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
    2023-04-12
    387人看过
  • 你有遇到过强迫捐款吗?强迫捐款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根据媒体报道,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高中的老师们收到学校通知,称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将开展募捐活动,每位教职工至少捐款100元,上不封顶。事件一曝光,瞬间在舆论场上炸开了锅,那到底强迫捐款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呢?其实这个问题太宽泛,需要具体看行为细节。一、教育部门强迫教师捐款——滥用职权说回上面的那个例子,教育部门强迫教师捐款的行为,是违反我国《慈善法》的。我国《慈善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同时,还明确了法律责任,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显然,法律不但不允许强制捐款,还规定了对强制捐款的处理措施。教职工的工资是劳动所得,应该由本人自由支配,使用行政命令支配他人合法财产显然是不合法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并可以向上级教育机关投诉。二
    2023-06-08
    325人看过
  • 被胁迫写的借条性质如何
    在受到威胁、胁迫、恐吓的情况下所写的借条无效,其内容不属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受法律的保护。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当然无效所谓当然无效,即不问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当然不生效力,既不需要当事人主张其无效,也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当然,无效民事行为的当然无效,虽然不需要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的裁判,但当事人对其是否无效有争议时,可以提起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认定。2、完全无效所谓完全无效,指民事行为虽然具备了全部成立要件已经成立,但因为欠缺生效要件而实际上完全不发生当事人所欲发生的法律效力。应当注意的是,无效民事行为的完全无效是针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言的,并不妨碍它发生该民事行为效果以外的其他效果。例如,在具备侵权行为的要件时,将发生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3、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因为不具备生效要件,自该行为成立之日起即为无效,这与行为成立即已发生法律效力,而后因解除或者撤销再
    2023-03-28
    240人看过
  • 强迫妇女卖淫后该女又转为自愿卖淫的行为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情:女青年刘某2002年7月在王某的威胁强迫下,忍辱卖淫,2003年5月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自暴自弃,由被迫转为自愿买淫,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对于本案中曾强迫女青年刘某卖淫的行为人王某,该如何认定?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卖淫妇女已由被迫发展到自愿,性质已发生变化,王某只构成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一罪;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分别触犯强迫卖淫罪和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应两罪并罚;第三种意见认为王某应定强迫卖淫罪。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一、一种意志的改变,并不能改变业已存在的犯罪事实,一个犯罪行为的构成,应以是否具备了主客观要件为依据,其他因素充其量只能作为情节,在量刑时予以参考。否则,就会得出一种行为既可以是犯罪行为,又可以转变为不是犯罪行为,或者今天抓到是犯罪,明天抓到就不是犯罪的结论,这显然是不当的。另外,还必须看到,女青年刘某这种思想的变化,是在既成事实的外力下的改变,如果开始
    2023-08-18
    330人看过
  • 什么是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的要求是:1、具有胁迫的故意,主要表现为明知会造成对方产生恐惧故意威胁并希望对方因胁迫行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2、实施了胁迫行为;3、对方因被胁迫订立了合同;4、胁迫行为非法。一、欠条被写成强迫信怎么办在胁迫下签署的借据是可以撤销的。关于胁迫的认定,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胁迫行为是非法的;胁迫足以使被胁迫人感到恐惧,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胁迫可以由当事人和第三人作出;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被胁迫人的希望相一致。二、抢劫罪的胁迫情形是什么胁迫是以实施暴力和其他侵害或使他人遭受某种不利相要挟,使他人在精神上陷于恐惧或不自由的行为。胁迫行为的本质特征在于使他人产生精神上的强制或恐惧,因此,具有刑法意义的胁迫行为是一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威胁行为。基于胁迫行为的危害性,有些国家的刑法单独设有“胁迫罪”。但我国刑法中没有一般性的规定胁迫罪,而是对包含胁迫行为的犯罪进行
    2023-03-11
    159人看过
  • 合同胁迫威胁如何进行证明?
    这个举证可以从对方和自己的意思表面,自己的录音录像,或者是有案发现场目击者进行作证都是可以的。按照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如何举证被胁迫写下借条1、被胁迫写下借条后,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留底,报案记录可以作为证据。2、与对方沟通,找第三人在旁边作证,证明自己是被胁迫的;3、与对方接触时随身携带轻便录音录像设备,受到胁迫时可及时拍录取证。法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1、对双方陈述和对证人证言的审查。2、对借条形式的审查。3、公安机关的报警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7-04
    384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成立后,在一定的行为发展阶段或者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形态包括预备、实行、完成和未遂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开始,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实行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阶段是犯罪行为... 更多>

    #犯罪形态
    相关咨询
    • 以车牌手段该如何定性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6
      刑法条文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诉标准根据有关解释,数额较大是指涉案金额2000元至5000元;数额巨大以30000元至100000元为起点;数额特别巨大以300000元至5
    • 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人的财务行为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绑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又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构成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 以威胁恐吓手段强迫他人签署合同是什么行为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9
      以威胁恐吓手段强迫他人签署合同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签署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 认定受胁迫人的犯罪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胁迫犯的行为如何认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2-15
      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中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
    • 如何认定以威胁、要挟手段讨取债务的行为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2
      债权人在讨债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债务人采取一些威胁的方法。因为其主观上是要索回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一般认为不构成本罪。当然,威胁行为本身构成其它罪的,如诽谤罪、绑架罪等的,则按照相应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