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体要件。1.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2.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所谓商标标识,是指附有商标图样、商标注册标记、注册商标字样、注册商标标志、核准注册的名称等的物质载体,如商标纸、商标片、商标织带等。它是表明注册商标的商品显著特征的识别标志,包括:
(1)在商品上或者商品包装、说明书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标明的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注册商标标识以及注册标记;
(2)在商品或者包装物上印制的注册商标图形,即注册商标的文字、字母、图形及其组合图样;
(3)经商标局核准注册或能起到商标作用的商品特定名称及外观装磺部分。商标超过有效期限或因其他原因而被注销,其标识就不能构成本罪之对象。成为本罪犯罪对象的必须是他人的商标标识,如果是自己的商标标识,就根本谈不上伪造或擅自制造。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情节严重之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单位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个人既包括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亦包括没有营业执照的其他个人。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而仍故意伪造,或明知违反注册商标标识印制委托合同的规定,仍然故意超量制造,或明知是伪造的或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却仍故意销售。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如印制单位受意欲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人的欺骗、蒙蔽,不知是他人注册商标标识而印制的,不构成本罪。但如果印制单位知道行为人的意图,而出于某种目的,故意伪造或擅自制造的,仍构成本罪,如事先通谋,则构成本罪共犯。不知是他人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而予以销售的,亦不构成本罪。如果销售者和伪造、擅自制造者出于共同故意,事先通谋,事后由其帮助销售伪造或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此时销售行为属于伪造、擅自制造行为的一部分,为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的共犯,对销售者不以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独立定罪。
-
串通投标罪犯罪具体有哪些构成要素
19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会构成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
274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销售商标罪串通销售商标罪属于
170人看过
-
哪些属于串通投标罪的构成要件,串通投标罪的构成要件
73人看过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具体构成要件?
366人看过
-
阐述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的四个要点
396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串通非法销售商标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18《刑法》是没有规定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的,而是对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有作规定。其构成要件为:侵害的客体为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
非法出售发票罪具体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0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四个构成要件是客体是国家的发票管理秩序和税收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发票管理法规,实施了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的行为。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为直接故意构成,并且一般以营利为目的。
-
哪些情形属于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3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由以下构成要件: 1、客体是国家对商标的管理秩序,次要客体是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五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
-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的具体构成条件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6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即可构成本罪,不要求具备任何特殊身份;主观上为故意即对销售专用窃听器材是明知的;客体上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和公共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的行为。
-
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有哪些惩罚,有哪些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24串通销售非法商标罪有以下惩罚: 1、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