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margin-bottom:6px;">
案情回放
原告上海某工贸有限公司系一家剪毛刀具代理销售公司,自1998年起独家代理德国好使公司(SeverinHeschGmbHCo.KG)在中国的Hesch牌纺织刀具和纺织机械的销售及修理加工服务。德国好使公司成立于1850年,注册登记地在德国亚琛(Aachen),专门生产剪毛刀具,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在欧盟注册有文字商标Hesch及图形商标L,Hesch在中国未申请商标注册。2007年4月原告接到上海某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诉,称该公司购买的Hesch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要求换货或者维修。经核实,被告昆山某纺织有限公司仿冒德国好使公司的产品,在其销售给上海某纺织品有限公司的五把剪毛刀具上印有Hesch、Aachen、MadeInGermany等字样及图形商标L。原告认为被告销售仿冒Hesch产品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对原告的商业利益和商誉造成严重的损害,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被告立即停止销售仿冒产品的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5万元。原、被告在本案审理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向法院撤回起诉。
法官点评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告的仿冒行为侵害了原告的何种权利,应如何适用法律条款进行界定。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的仿冒行为侵犯了德国好使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原告作为德国好使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有权要求被告承担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笔者对此观点不予认同。笔者认为,被告的仿冒行为侵犯了德国好使公司的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企业名称的保护立足于制止仿冒行为,制止造成市场混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为,企业名称是市场主体的名称和企业重要的营业标识,消费者或者购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营业标识而识别商品的来源。具有识别商品来源作用的企业名称因他人擅自使用而引起市场混淆的,构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仿冒企业名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明确了企业名称的保护范围包括国外的企业名称,这是我国履行《巴黎公约》关于厂商名称保护的国际义务的具体落实。因此,对外国企业名称的保护,不要求其必须已在我国登记注册,但应要求已在中国境内作商业使用。
-
模仿竞争者广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188人看过
-
“孪生”啤酒仿冒一方不正当竞争
176人看过
-
仿冒知名商品如何认定为不正当竞争?(下)
375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列举的商业仿冒行为
179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侵害企业名誉权
373人看过
-
店名搭便车构成不正当竞争
498人看过
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正当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 更多>
-
仿冒知名商不正当竞争构成要件的内容是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7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包括足以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该行为有三方面的构成要件: (一)商品本身必须知名; (二)名称、包装、装潢必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
企业名称权与不正当竞争一样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0企业名称权则是指企业依法对其登记注册的名称所享有的权利。企业名称权与不正当竞争由于企业的营利性企业不仅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自己名称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企业还有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权利。
-
在不正当竞争中如何认定企业名称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25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名称”。
-
竞争名称侵犯了其名称权和不正当竞争?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14根据《》第2条第2款的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倾销等。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只要实施了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与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违法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
不正当竞争网络仿冒属于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9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8)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9)压价销售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10)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 (11)招标投标中相互勾结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