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有何不同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30 16:41:56 179 人看过

第一,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注重预防,而隐私的保护则应注重事后救济。因为个人信息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利益,还有可能涉及到公共利益、公共安全,而隐私则更多地是涉及个人,并不涉及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能超越私权的保护而涉及公共利益。因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应重点规定个人信息而不是隐私。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应采取注重预防的方式,主要原因还在于应在法律上实现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者之间的地位平衡,从而赋予信息主体以知情权和控制权。而对隐私权的保护则并未赋予权利主体类似的权利,因而其更注重事后救济。

第二,在侵害隐私权的情况下,主要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加以救济。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除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财产救济的方法。由于个人信息可以进行商业化利用,因此,在侵害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造成权利人财产利益的损失,因而有必要采取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对受害人进行救济。

第三,隐私权保护主要采用法律保护的方式,而个人信息的保护方式则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尤其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其加以保护。例如,对非法储存、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政府有权进行制止,并采用行政处罚等方式。对于网上所出现的非法发布不良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政府有关部门有权予以删除。

一、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

第一,隐私主要是一种私密性的信息或私人活动,如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凡是个人不愿意公开披露且不涉及公共利益的部分都可以成为个人隐私,而且,单个的私密信息或者私人活动并不直接指向自然人的主体身份。而个人信息注重的是身份识别性,即只要求此种信息与个人人格、个人身份有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直接指向个人,还是在信息组合之后指向个人,都可以认为其具有身份识别性。例如,一个人可能有多个手机号码、车牌号等,并不像肖像、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具有唯一性,但此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可以指向个人,从而与个人身份的识别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法律上看,凡是与个人身份有关联的信息,都可以看作是个人信息。

第二,隐私不限于信息的形态,它还可以以个人活动、个人私生活等方式体现,且并不需要记载下来。而个人信息必须以固定化的信息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个人信息通常需要记载下来,或者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个人信息概念侧重于“识别”,即通过个人信息将个人“识别出来”。例如,就个人谈话内容而言,如果没有以一定的方式予以记载,则不属于个人信息,而仅属于个人隐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个人谈话进行处理,从中推测出个人的交友特点、生活习惯、个人偏好等信息,其就转化为个人信息。

第三,相较于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与国家安全的联系更为密切。个人信息虽然具有私人性,但其常常以集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所谓的“大数据”。如果某个数据中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个人信息(如国民的基因信息),且关系到许多人的敏感信息,这本身就可能属于国家安全的范围。一旦考虑到公共利益,就需要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利用、储存、传送、加工等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国家机关能够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储存等,所以据学者考证,近几年来至少有26个国家的法律修正案放宽了公权力机关从事检查、监视以及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的限制条件。但个人隐私一般具有个体性,除了部分特殊主体如国家公职人员外,个人隐私权一般与国家安全没有直接关联。

二、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权力性质是怎样的

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虽然美国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了宽泛的解释,导致其包含了对隐私的利用,并逐渐形成了公开权,但其中真正可以商业化利用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地排除他人使用的权利。权利人除了被动防御第三人的侵害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积极利用。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积极的权利,在他人未经许可收集、利用其个人信息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更改或者删除其个人信息,以排除他人的非法利用行为或者使个人信息恢复到正确的状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1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文章
  • 人造隐私不享有隐私权的保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让自己看上去美一点无可厚非。但美不同于“美丽”或“漂亮”,它应该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存在。如果说内在美可以通过教养后天提升的话,外在美则受制于相貌、身材、年龄等身体条件,难以通过自身的后天努力而超越。在内在美难以被感知的情况下,时下人们所看到的选美活动,大多迎合了公众对参赛选手外在条件的简单要求。所以各式各样的“选美”比赛,其实不是在选“美”,而是按照男性的眼光“选美女”、“选美人”或“选漂亮女人”而已。在我看来,即使组委会大赛章程中没有禁止所谓“人造美女”参赛的限制性规定,选手们所能做的,除了服饰和化妆等方面的刻意设计外,也不应在身体零件上有更大的作为。约定俗成的看法是,“人造美女”的概念应局限在寻常人已经认可的诸如牙齿修补、祛除瘢痕或双眼皮手术之类的小修小补,不应包括那种以参赛为目的孤注一掷,悍然在自己身上大兴土木的极端例子。假如本次大赛的内容是整容医疗技术,为杨-媛施
    2023-05-05
    117人看过
  • 隐私权信息公开中怎么保护隐私
    隐私权信息公开保护方法如下:1、完善实体立法明确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范围。2、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的行政程序。3、构建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的救济制度。一、申请政务公开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1、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2、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3、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4、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申请行政信息公开的条件是:(一)向行政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是有效的申请(二)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是否有效的判定标准(三)向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属于有效的申请二、听证会有什么程序行政许可中的听证程序,是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该行政许可审查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听证主持人,听取行政许可审查人员和当事
    2023-04-04
    317人看过
  •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侵犯隐私权怎么认定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权利性质不一样,前者属于精神性人格权,而后者则是消极的防御性权利。侵犯隐私权认定要件是,存在侵害隐私权的事实行为,并产生了损失后果,这个后果是可预知的,属于主观犯罪。一、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是在于:从权利属性看,隐私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主要是精神性的人格权;信息权是一种主动性的权利,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1.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2.隐私权是
    2022-07-09
    348人看过
  • 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重要性和警察的职责
    警察检查个人信息并不违法,但并非所有警察都能随意检查个人信息。需要看警察是否有相关权限,有的个人资料警察只要登录内网就可以看到,有的只能找到特警,需要特别授权才能找到。比如,一些开房记录、传唤记录等都是所有警方能查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十条:人民警察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警察搜查住所需要搜查令吗警察搜查住所需要搜查令。没有搜查令擅自进入搜查的,属于非法搜查。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害公民的住宅。即公民住宅的不可侵犯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权利一样同等重要,同样受法律的保护。基于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构成此罪的从重处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十条:人
    2023-07-01
    428人看过
  • 如何区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
    1、个人信息系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有表现形式要求,聊天、信件、照片、档案、日记等,均可能包含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密信息,都涉及个人隐私范畴。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组织、个人。3、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积极的权利,在他人未经许可收集、利用其个人信息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更改或者删除其个人信息,以排除他人的非法利用行为或者使个人信息恢复到正确的状态。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4、个人信息的保护方式则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尤其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其加以保护。隐私权保护主要采用法律保护的方式。律师补充:个人信息和隐私权范围属于交叉关系。个人信息和隐私权范围存在重合之处,比如,隐私权保
    2023-05-06
    102人看过
  • 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哪些,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有哪些区别
    一、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哪些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1.信息决定权信息决定权,简称决定权,是指本人得以直接控制与支配其个人信息,并决定其个人信息是否被收集、处理与利用以及以何种方式、目的、范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权利。2.信息保密权信息保密权,简称保密权,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保持信息隐秘性的权利。3.信息查询权是指本人得以查询其个人信息及其有关的处理的情况,并要求答复的权利。对信息的控制与支配,必须首先了解哪些个人信息被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情况,特别是在此过程中信息是否被保持完整、正确与适时。4.信息更正权信息更正权,简称更正权,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对不正确、不全面、不时新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正与补充的权利。二、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有哪些区别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如下:1.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
    2023-06-23
    402人看过
  • 个人信用调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的经验,应把握这些原则:(1)个人信用调查应经本人同意原则。除法律规定外,任何机构、个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调查、了解、登录、公开、转让、使用等行为,必须通知该信用信息主体,告知调查者、使用者的名称、地址、目的等情况。也要保护征信企业对个人信用资料的正当使用。(2)目的明确化原则。必须明确收集和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目的是正当的。(3)信用信息使用范围的限制。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作出限制性规定。(4)维持信用信息质量的原则。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登录、保管,提供明确、正确无误,而且应是最新信息。(5)信用信息安全保护原则。对于信用信息的丢失、非法提供、信用信息使用人不正当使用、修改等,提供信用信息者应设置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6)公开的原则,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存在、性质、利用目的、信用信息管理者情况等应向信用信息主体公开。(7)本人参与原则,又称本人申诉原则。
    2023-06-06
    469人看过
  • 2023民法典的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哪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患者损害医疗机构赔偿责任的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
    2023-01-21
    209人看过
  • 需实施隐私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有哪些
    一、需实施隐私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有哪些需实施隐私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有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公开、透明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三、提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性1.一些国家机关和电信、金融等单位在履行公务或提供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构成严重威胁。对这类侵
    2023-08-29
    456人看过
  • 私密隐私的保护范围包括任何隐私信息吗
    所有隐私信息都被法律保护,即使是违法隐私信息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这些隐私信息都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024-05-14
    293人看过
  •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隐私权属于人格权吗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在于隐私权属于人格权,拥有消极、防御性的权利,而个人信息属于综合性权利。隐私权是属于人格权,是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受到法律保护的,并且排斥他人的非法侵犯。一、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如下:1.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2.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虽然美国法律对隐私权进
    2023-07-13
    397人看过
  • 护照能查到什么个人隐私信息
    一、护照能查到什么个人隐私信息护照作为国际旅行证件,包含了个人的多项重要信息。1.通过护照查询,可以获取到护照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护照号码、签发日期、有效期、照片等基本信息。2.护照还可能记录着持有人的出入境记录,包括出入境时间、地点、签证信息等。这些信息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应当受到严格的保护。3.在查询护照信息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一般来说,只有相关政府部门和授权机构才有权查询护照信息。4.个人在查询护照信息时,应当通过正规渠道,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官方授权的查询系统,避免通过非法渠道泄露个人信息。二、护照信息的查询方式要查询个人护照信息,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可以前往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中心进行查询。在查询时,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以便工作人员核实身份并直接查询护照号码等相关信息。2.可以通过拨打公安局的语音查询电话进行查询。在查询时,需要提
    2024-07-21
    233人看过
  •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权力性质是怎样的
    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虽然美国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了宽泛的解释,导致其包含了对隐私的利用,并逐渐形成了公开权,但其中真正可以商业化利用的内容实际上主要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地排除他人使用的权利。权利人除了被动防御第三人的侵害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积极利用。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积极的权利,在他人未经许可收集、利用其个人信息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更改或者删除其个人信息,以排除他人的非法利用行为或者使个人信息恢复到正确的状态。侵犯隐私权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当对隐私权人产生严重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成应当承担上述法律责任外,还将赔偿精
    2023-08-17
    430人看过
  • 网上个人信息泄露如何影响个人隐私权
    一、网上个人信息泄露如何影响个人隐私权泄露个人信息会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可能会被他人利用,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泄露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他人冒充,例如冒用个人身份证号码办理银行卡、注册各类社交网络账号等,导致个人信誉和形象受到损害。二、网络个人信息泄露该怎么办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的,要第一时间更换账号并保留好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
    2023-10-24
    233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个人信息保护
    相关咨询
    • 相同点与不同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24
      相同: 1、二者权利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法人。 2、二者体现了个人对自己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客体具有交叉性。 4、二者侵害后果存在竞合。 不同: 1、个人信息以标准化形式记录,而个人隐私所涉及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未限制形式。 2、个人信息占有者主要是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而个人隐私的获得者可能是各类社会的组织和个人。
    • 个人隐私权和合法信息权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4
      相同: 1、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2、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4、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不同: 1、个人信息系由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表现形式拒绝。 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有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的组织、个人。
    • 隐私和个人信息有哪些区别?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5
      隐私的内容主要包括维护个人的私生活安宁、个人私密不被公开、个人私生活自主决定等。在我国现今语境下,提到隐私,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私生活的秘密,而隐私权也通常被认为是“私生活秘密权”。隐私权特别注重“隐”,其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其是指独处的生活状态或私人事务;另一方面,它是指私生活秘密不受他人的非法披露。与此相应,对隐私的侵害主要是非法的披露和骚扰。而个人信息权主要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决
    • 保护个人隐私包含哪些方面?任何保护个人隐私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
      个人隐私包括: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个人隐私包括内容: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
    • 私密隐私的保护范围包括任何隐私信息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22
      所有隐私信息都被法律保护,即使是违法隐私信息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这些隐私信息都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