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用工所致工伤赔偿的法律途径
非法用工所致工伤赔偿的法律途径是:
1.用工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2.如果协商不成的,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非法用工伤亡赔偿纠纷的仲裁时效
工伤赔偿争议的仲裁时效是1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非法用工工伤赔偿项目
非法用工工伤赔偿主要包括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伤残等级确定,如: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n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n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n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老板不赔偿工伤员工有何法律救济途径
89人看过
-
分析非法用工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5人看过
-
工伤患者医疗费用的赔偿途径
500人看过
-
辞退员工免赔偿的法律途径是什么
231人看过
-
公司拒绝支付工伤赔偿金有何法律途径
349人看过
-
2024非法用工致伤残工伤赔偿怎么拿
412人看过
-
工地受伤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6您立即和工地协商赔偿事宜,不给答复。立即起诉包工头工地和发包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
-
工伤去索要赔偿有哪些合法的途径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31、私了。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可以私下与劳动者就工伤赔偿达成协议。前提是用人单位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私了协议是有效的,因为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和解的权利。这时,对应的物质赔偿和妥善的后续保障是劳动者所期待和乐见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2、劳动争议调解。就劳动争议的方式而言,可以是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
-
如何走工伤赔偿途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61、建议先工伤认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
-
法律对非法用工赔偿如何规定,非法用工工伤赔偿合理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6在非法用工的工伤赔偿(索赔)中,首先需要锁定索赔对象,即谁是赔偿义务人。除了合法存在的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的这种情况外(这种情况当然应当以合法存在的单位作为被告或者被申请人),由于非法用工“单位”并非是合法存在的,在诉讼或者仲裁时应该将该“单位”的出资人列为被告。现实中还有如下情况:第一,合法存在的单位使用另一非法存在的名称进行经营或者非法经营后,又合法地注册成立了。在此种情况下,应当以合法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