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30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30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30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由此可见,涉外民事诉讼中,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提出答辩状的法定期间和不服判决上诉的期间,比国内当事人答辩和上诉期间长了15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间比国内当事人长了20日,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权申请延长期间,至于能否延长,延长多久由人民法院决定。但是申请延长期间,必须在法定期间届满前提出,并说明申请延长的理由,提出要求延长的具体期间,便于受诉法院审查决定。
-
民商事诉讼法关于涉外刑事案件的办法
176人看过
-
民事诉讼涉外纠纷诉讼中的协议管辖是怎么规定的
125人看过
-
涉外刑事诉讼中适用的法律法规
324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涉外案件的规定有哪些
435人看过
-
涉外案件的刑事诉讼方式
101人看过
-
涉外民事诉讼指的是什么,涉外民事诉讼一般原则是什么?
460人看过
涉外民事诉讼,是指一国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涉外民事案件的程序。有些也被称为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一些国家在制定民事诉讼法的同时,还制定了涉外民事诉讼法;少数国家分别在民事诉讼法和国际私法中作出了相应规定;其他国家在民事诉讼... 更多>
-
涉外案件涉外民事诉讼法律是否适用湖北在线咨询 2021-03-10由于各国民事立法的差异,对同一涉外民事案件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此即国际私法上的法律冲突问题。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需要运用冲突规范来确定各类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从而达到解决法律冲突的目的。我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就此作了相应的规定。具体而言: (一)关于人的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 关于人的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即国籍国法。但是,外国人在我国境内进行民事活动,依其本国法无
-
涉外涉外民事案件适用哪些法律规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31、被告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的管辖。 2、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 3、应诉管辖。 4、专属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237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编规定。
-
民商事诉讼法关于涉外刑事案件的办法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4一、当事人选择或者变更合同争议应当适用的法律,应当以明确的方式进行。2、当事人在一审法院辩论结束前通过协商一致,选择或者变更合同争议适用的法律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批准。3、当事人未选择合同纠纷应适用的法律,但均援引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未提出法律适用异议的,视为当事人已选择合同纠纷应适用的法律。4、当事人未选择合同纠纷应适用的法律的,适用与合同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的联系
-
民事诉讼时效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是怎样规定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51.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按照《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四种情况,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2.民事评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
-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涉外仲裁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5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涉外仲裁的法律规定:有第二百五十七条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二百五十八条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