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对逃税罪既遂应该怎样裁判?
法院对逃税罪既遂量刑时需要参考以下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应该怎样举报公司偷税漏税
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2、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
3、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可,但实名举报才有奖励。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鼓励举报人尽可能提供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税务违法事实证据。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是潜在的纳税主体,一般来说,只要有经济往来就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定纳税。在日常生活之中,若是发现其他的民事主体存在逃税现象时,只要能够拿出实际的证据证明对方确实逃税了,那么就可以拿出实际的证据向当地的相关部门举报。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法院对逃税罪既遂应该怎样裁判?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
虚开发票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
419人看过
-
非法运输爆炸物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
233人看过
-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
128人看过
-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
490人看过
-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
270人看过
-
销售劣药罪既遂法院应该怎么判
189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法院对叛逃罪既遂如何裁判,有哪些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5一般会结合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对国家工作人员擅自离岗叛逃境外的,就会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造成的情节比较严重的就会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而进行叛逃的就会加重处罚。
-
抢夺枪支罪既遂法院应该怎样判刑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301、犯抢夺枪支罪既遂的,法院的量刑规定是:涉及一般犯罪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是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
-
逃避商检罪既遂法院应该怎么量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9法院对构成逃避商检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构成该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其他法定情形等。
-
法院对招摇撞骗罪既遂怎么来裁判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12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法院对招摇撞骗罪既遂的裁判如下: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则根据以上规定从重处罚。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
法院对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既遂怎样裁判?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3根据(修正案(六)》第1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恶劣,主要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1)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如致多人死亡;或者致人重伤的人数特别多;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巨大。 (2)明知没有安全保证,甚至已发现事故苗头,仍然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拒不采纳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意见,用恶劣手段强令工人冒险作业等。 (3)事故发生后,行为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