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是指被侵权人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死亡,侵权人应当支付给被侵权人近亲属的金钱赔偿。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死亡赔偿金不等于生命的价值。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讲,生命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不能以市场交易中的价格来确定其价值,所以死亡赔偿金无论数额多大,均抵不上生命的价值。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违法造成他人死亡的,必须给予相应的赔偿,否则所谓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话。当生命被非法剥夺后,如果不对死者的生命利益加以赔偿,那是对生命权的极端漠视。对财产的损害要予以赔偿,如果对生命的损害却不予赔偿,按此逻辑推理,就会得出人命不如狗命的结论。
有学者认为,死亡赔偿金就是赔偿义务人对受害人死亡这一单纯后果支付的金钱赔偿[10]。依笔者之见,死亡赔偿金是因违法侵害他人生命权而应当支付的金钱赔偿,是对生命利益和相关利益的救济。
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不但关乎死者本身,也关乎死者的亲属。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目前实务部门通行的观点有扶养丧失说、继承丧失说[11]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理论。但这些观点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均经不起推敲和现实生活的检验:
(一)、扶养丧失说认为,因受害人死亡遭受损害的是死者生前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受害人死亡,其生前扶养的人,因此丧失了生活供给来源,属遭受财产损害,侵权责任人应当对该项损失给予赔偿。此说注重对被扶养人的救济。但笔者认为,如死者生前不具备或已经丧失扶养能力,则这种观点无法自圆其说。比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者是无劳动能力人(高度残疾者、孤寡老人),其本人不但无法为他人提供生活来源,反而要依靠他人提供生活来源。在死者是无名氏的情况下,扶养丧失说也行不通。此说关注被扶养人的生存利益却忽略了被侵害的生命利益本身。
(二)、继承丧失说认为,侵害他人生命致其死亡,则造成受害人余命年岁内收入的逸失,给其继承人造成财产损失。此说注重对受害人余命年岁内收入逸失的救济,但在死者生前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收入的情形下,其余命年岁内不但难有劳动收入,反而会发生更多的支出。在这些情形下,受害人死了其余命年岁内也不会产生收入的逸失。根据这种观点得出的逻辑结果是——死了更好。这无论如何都是荒谬的。此说只考虑收入逸失,不考虑生命权。如单纯考虑余命年岁内收入的逸失,按平均寿命和平均收入计,十岁的死者其余命年岁的收入显然比五十岁的要多得多。
(三)、精神损害抚慰金说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与死者有关的一些人即近亲属的精神损害的赔偿,是对其亲属精神上的救济。此说考虑对死者亲属精神上的抚慰,但无视生命权本身的价值。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7号《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法释〔2001〕7号解释)第9条持此观点,将死亡赔偿金规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一种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被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不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死亡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因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物质损害的赔偿范围。2006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认为,确定附带诉讼的赔偿数额,应当以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为基本依据,死亡补偿费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判决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12]。死亡补偿费与死亡赔偿金仍未分清。但裁判文书却不能将讲话、通知作为法律依据,被受害者亲属称之为蛮不讲理。民事侵权中有精神损害赔偿,而刑事犯罪的侵权中却无此赔偿,有违人伦常理。自2002年9月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走得更远,第50条第(五)项规定,造成患者残疾的,按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30年计算残疾生活补助费,但第50条(十一)规定造成患者死亡的,却只按6年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而没有死亡赔偿金。生命权居然比不上身体权或健康权。用荒谬至极来形容这样的规定并不过分。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立法质量之低下、部门利益法制化之严重,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在死者生前无近亲属的情形下,精神损害抚慰金说显然无意义。因为没有近亲属,也就无所谓精神损害。若按此推论,无精神损害,也就不必赔。
在上述三种观点中,都偏重于对受害者的亲属的利益考量,其最大的缺陷是:都忽视了对死者生前的生命权和生命利益本身的考量,掉入了以偏概全的泥沼。不管是扶养丧失,收入逸失,还是精神损害,都仅仅是生命权被侵害后可能出现的损害后果之一,而不是全部。在侵害生命权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中,应当以对生命权的救济为核心。从狭义上讲,死亡赔偿金是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是对死者生命利益的赔偿,从广义上讲,还应当包括因死亡而产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
有观点认为,死亡赔偿金并不是对死者生命权侵害的救济和赔偿。因为自然人死亡后,其权利能力即消灭,死者不可能以权利主体资格主张死亡赔偿。另一方面是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仅仅由加害人赔偿金钱是达不到法律对生命权保护的目的的,生命权的保护应该由公法来予以保护[13]。这些观点在司法审判部门有相当代表性,但失于偏颇。
死亡赔偿金如不是对死者生命权侵害的救济和赔偿,那是对谁的生命权的救济和赔偿公法并不能实然地保障生命权不被侵害,其功能在于震慑和惩罚,只有对被侵害的生命权从私法上加以赔偿,才是实质性的救济。须知无救济则无权利。死者虽然不可能以权利主体资格主张死亡赔偿,但死亡赔偿请求权却完全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如死者无继承人的,则可由法定的机构代行。生命无价不等于生命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更不能因此得出侵害生命权不必或不能赔偿金钱的结论。对生命权的保护应有公法和私法两种途径,二者殊途同归,但不可替代,各有侧重。死亡赔偿金属于私法上的救济,是侵害生命权应当支付的金钱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
死亡赔偿金是给谁的
194人看过
-
死亡赔偿金给谁,死亡赔偿金是遗产吗
251人看过
-
死亡赔偿金由谁给予?
76人看过
-
交通死亡赔偿金打给谁
329人看过
-
工伤死亡赔偿是给谁
369人看过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给谁
208人看过
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性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 死亡赔偿金赔偿是受害人因人身损害死亡,家庭可以预期的其未来生存年限的收入因此丧失,家庭成员在财产上蒙受了消极损失。按照损害赔偿法原理,消... 更多>
-
死亡赔偿金是赔给谁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10死亡赔偿金是指被侵权人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死亡,侵权人应当支付给被侵权人近亲属的金钱赔偿。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死亡赔偿金是赔给谁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23死亡赔偿金是指被侵权人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死亡,侵权人应当支付给被侵权人近亲属的金钱赔偿。 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工伤死亡赔偿金给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劳动者如果参加了保险,因工伤亡后保险公司会支付保险金,如果没有购买工伤保险,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用人单位也必须支付。两种赔偿金因为性质不同,其处理也差异较大。按照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在为职工购买工伤保险时,指定了受益人,比如其配偶或者父母、子女,职工因工死亡后的保险金,即由受益人获得。但是,保险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指定保险受益人,必须获得被保险人即职工的同意,否则指定无效。《保险法》明确规定,
-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是什么,死亡赔偿金给谁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7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 1.分配主体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由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的赔偿。因此,赔偿权利人首先是指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即第一顺序继承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完全不存在时,才开始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死亡赔偿金的分割不同于遗产分配。死亡赔偿金原则上应由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