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的立案标准如下:敲诈勒索公私财产价值2000元至5000元的,应当立案调查;犯有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恐吓、威胁或者威胁被害人,非法占有被害人公私财产的行为。
敲诈勒索未遂案件立案标准
行为人具有非法敲诈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实施敲诈勒索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后,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如果被害人的财产是非法取得的。如果行为人仅使用威胁、胁迫手段,被害人不产生恐惧情绪,故不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有恐惧心理,但不交出财物,则属于敲诈勒索未遂。但即使未遂,也依法构成犯罪,仍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可以从轻,依照规定,犯敲诈勒索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
2024敲诈勒索罪多次敲诈勒索标准是什么
198人看过
-
敲诈勒索一般是什么罪
458人看过
-
敲诈勒索的要件有哪些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250人看过
-
一般来说敲诈勒索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302人看过
-
勒索敲诈5000定罪标准
170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受害人有哪一些
413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行为有哪些构成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07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以将要实施的积极的侵害行为,对财物所有人或持有人进行恐吓。例如,以将要实施杀害、伤害、揭发隐私、毁灭财物等相恐吓。由此可见,本罪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不可能是不作为。 2、行为人扬言将要危害的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也可以是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例如
-
一般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07敲诈勒索的构成要件是客观要件与诈骗罪有着本质的不同。诈骗罪是指以不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是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害。尽管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也可以表现为故意,最终目的也是获取钱财,但在诈骗案中,尽管行为人以欺诈手段为前提,但实施
-
对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有哪些标准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01、认定敲诈勒索罪,需要认定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时才构成该罪。 (1)所谓数额较大,指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述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①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②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③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④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
-
绑架勒索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哪些,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06绑架勒索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侵犯的主要客体不同,绑架勒索罪与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均为复杂客体,但绑架勒索罪一方面由于行为人对人质进行绑架、剥夺或者限制其人身自由,构成对被绑架者人身权利的侵犯,另一方面,由于绑架勒索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因而又同时构成了对财产权利的侵犯。在绑架人质过程中,常伴有暴力、胁迫、麻醉等手段的实施,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不仅给亲属
-
勒索敲诈定罪标准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26勒索敲诈行为,强行索取数额较大财物的,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者其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的定罪标准是: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