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闯民宅言语攻击是否属犯罪行为?
私闯民宅言语攻击不一定属于犯罪行为,因为说已经构成我们国家的侮辱罪的话,那么就会由刑法来进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判处,但是具体的言语攻击的话,还需要看他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对当事人所产生的影响等等,相关的侮辱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也是必须的。私闯民宅言语辱骂他人并非一定就是犯罪行为,私闯民宅语言骂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侵入住宅罪",构成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构成此罪的从重处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在司法实践中,区分"私闯民宅"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客观上是非违背住宅主人意愿强行侵入及主观动机(如:寻衅滋事等)和社会危害性等方面来予以认定。
二、相关法律知识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条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条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刑法》第245条还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是“从一从重处罚”,即以量刑较重的罪名定罪。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定罪条件是:盗窃既遂,数额在1000元以上;盗窃未遂,数额在1万元以上。本案中,李晓军盗窃3500元未遂,不能定为盗窃罪。根据牵连犯的上述原则,就给他定了个“非法侵入住宅”的罪名。
三、私闯民宅证据需要什么
可以参照以下规定搜集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在日常生活当中进入他人的住宅必须是在他人同意的状况之下,否则的话就属于私闯民宅,这样的一种行为,双方会发生一些争执,并且是存在着一些言语方面的侮辱行为的,这种侮辱在法律当中是有可能会构成侮辱罪的。
-
语言攻击罪立案标准
222人看过
-
父母的语言攻击是否有害?
372人看过
-
语言攻击未成年犯法吗?
77人看过
-
语言攻击能否构成侵权
296人看过
-
家庭暴力是否包括言语攻击?
197人看过
-
人身攻击语言辱骂犯法吗
293人看过
婚姻自主权指的是拥有自由结婚和自由离婚的权利。结婚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离婚自由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不必以他人意志为转移。但婚姻自由不是绝对自由,而是相对自由。行使婚姻自由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 更多>
-
语言暴力语言攻击是否属于法律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3言语伤害属于违法行为。严重者属于毁谤他人。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
父母语言攻击是否违法贵州在线咨询 2023-02-13违法,建议报警;《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
-
语言人身攻击是什么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4-04-23通过语言对别人进行攻击的,可以算做对别人的侮辱,诽谤,我国刑法对这些行为有规定属于侮辱诽谤罪,一般如果仅仅是语言攻击,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影响,也没有恶劣危害的,属于一般性的违法行为,不算是犯罪行为,相反的,如果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有较大层面的危害的,属于犯罪行为。
-
语言攻击犯法吗??我被他人语言侮辱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22语言攻击是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还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
-
民法语言攻击内涵在法律上属于侵权行为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5-27能。只要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要件。就构成侵权。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