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打架致他人鼻子骨折的,经伤情鉴定属于鼻骨粉碎性骨折、鼻骨线骨折伴明显位移或者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属于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不属于上述情形的,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违法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群殴打架怎么判刑
一、群殴打架怎么判刑
1、群殴打架的判刑如下:
(1)打架若造成对方轻伤及以上,不仅要赔偿别人的医药费等损失,还要承担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2)若是轻伤以下,要赔偿别人的医药费等损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很可能会治安拘留。治安拘留一般3天到5天;
(3)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聚众斗殴罪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第十条规定:(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
鼻骨骨折是否影响打架伤者的判刑?
136人看过
-
学生之间打架鼻梁骨折判刑吗
74人看过
-
打架致人鼻骨折是刑事案件吗?
187人看过
-
打架鼻梁骨折能追究刑事责任吗
148人看过
-
打架时打断鼻梁骨判刑吗
219人看过
-
打人鼻梁骨折要判刑吗?
277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鼻骨骨折如果打架死会判刑多久?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3打人鼻骨骨折涉嫌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打架导致鼻骨骨折怎样才能判刑?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1属于轻伤,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赔偿实际损失。《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十条鼻损伤(一)鼻骨粉碎性骨折,或者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的;(二)鼻损伤明显影响鼻外形或者功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
打架腿骨折判刑,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25打架腿骨折判刑,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以上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
打架鼻梁骨折构成刑事犯罪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0可能构成,具体以鉴定为准。 报警处理,做伤情鉴定。 致人轻伤即可追究打人者刑事责任,同时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致人轻伤的,可能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可能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赔偿范围和标准可参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