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县劳动就业服务处王勇
在我国,长期以来避谈失业问题,而是一直沿用“待业”这一概念。为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我国从1993年开始正式用失业的概念取代了待业的概念,并于1995年1月3日起开始试行了新的失业调查统计方法。
失业现象是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市场配置资源变动过程中的伴生物。几十年中,我国曾坚决地为消灭失业而努力。然而从表面上看,一时是消灭了失业,但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失业现象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一、失业现象的分类和简要分析
按失业的类型分类,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这四种类型的失业,都属于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较低水平的失业,即是正常的公开性失业,也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的“自然失业率”,即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只要自然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它的存在并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还有一种失业类型与经济活动的膨胀和收缩有关,经济活动的膨胀与收缩称为经济周期,这种与经济活动周期相联系的失业即为周期性失业。它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其基本原因是总量需求不足。
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各项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正常的公开性失业不断增加的同时又出现了日趋严重的隐性失业。
二、隐性失业的典型特征和形成原因
隐性失业又称为潜在失业或在职失业,指的是用人单位所雇佣的劳动者从事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工作或从事那种劳动生产率低于他能达到的标准的工作。其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名义上说就业了,而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为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要么无事可做,要么无充分的工作可做。他们是属于已被安置就业而未能与物质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有效组合的一部分劳动力,即冗员。
我国的隐性失业主要包括: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有企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表面上就业了,但实际上企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这是同我国过去低工资、高就业,平均分配的模式分不开的;二是资源不足,就业不充分。譬如农业劳动者拥有的农业生产资料不足以发挥其劳动能力,而使劳动力相应闲置;三是企业因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缺乏、生产任务不足、经营发生困难等因素,被迫处于停产、半停产、低效率的状态时,职工表面上就业了,但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只需要较少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安排了许多人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
形成隐性失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取得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各种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在经济危机和衰退期采用缩短工时、降低劳动生产率、让熟练工人从事半熟练的工作、让半熟练工人从事无需技能的工作等做法。这样就可以使本该被解雇的工人继续处于被雇佣状态,尽管从效率的角度讲一部分人明显多余。二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承认失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把失业人口安置到企业中去,或下放到农村中去。在表面上保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状态。以上两种做法,都是将公开性的失业转化成了隐性失业。
三、隐性失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经常存在
隐性失业经常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宏观角度看,隐性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公开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一致的,它是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形式的隐性化;
二是隐性失业之所以又不同于公开性失业,是因为它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是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具体到我国,隐性失业主要是政府长期采用就业——保障一体化政策,用就业保障代替失业保障制度的结果。通过就业实现社会保障这种制度在把公开性失业转化成隐性失业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率,但它同时也把原来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安定的责任部分交给了企业。这也是我国过去特有的“企业办社会”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一部分;
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产品均衡原则,企业只把下达的产值、产量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于是竭力吸收劳动力,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之所以接受政府用行政手段分配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四、隐性失业对企业和社会都造成危害
与公开性正常失业不同,隐性失业的负功能不是由个人承担,而主要是由企业和国家承担,危害性极大。
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看:隐性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企业的冗员太多负担太重职工尚有很大的工作潜力未能发挥出来,这种低效率就业与市场经济效率原则是相悖的,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隐性失业使得企业的工资成本虚拟夸大,从而间接增加了单位产品成本,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同时,由于企业冗员太多,工资成本中的虚假部分使得产品价格体系缺乏合理的成本基础,增加企业职工福利支出,直接使得冗员的工资、福利增大,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长和社会需求的膨胀。隐性失业使得企业仍严重存在着平均主义,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拉开。不利于贯彻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因为企业冗员的大量存在,迫使企业现有的收入必须在更多的职工之间进行分配,职工收入自然拉不开差距。于是只能用收入均等来弥补工作贡献上的不平等。
农村隐性失业人员的存在,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延缓了农业集约经营方式的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还对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等诸多方面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看:冗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松垮涣散。严重的人浮于事使得职工之间忙闲不均,造成职工相互攀比工作舒适,从而削弱了职工勤奋劳动的意识,使职工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危机感。不利于职工提高生产技能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这样会使职工产生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社会意识和怠惰散漫的工作情绪。这种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和工作情绪必然使公民的价值观发生畸变。勤奋向上有可能在这种社会意识和怠惰散漫的工作情绪中日趋退化。
-
矿尘性质及其危害
215人看过
-
职业病危害之——物理性职业病的危害及其特点
164人看过
-
警惕非法行医罪的危害
300人看过
-
离婚证≠购房证:警惕隐性风险
493人看过
-
二手房过户要警惕隐性房东
200人看过
-
失业金不退的危害性
337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及其危害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5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规定了两档刑罚: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
-
隐匿电报罪既遂性质及其构成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15构成隐匿电报罪既遂一般会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是邮政工作人员。这里的邮政工作人员,是指国家邮政事业管理部门的营业员、发行员、分拣员、投递员、接发员、押运员以及受邮政部门委托的代办员、分邮员。
-
飙车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原因及其危害特点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0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属于刑法分则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犯罪,它是一种很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不特定的多数人都可能造成伤害。那么,刑法条文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究竟规定了怎样的处罚标准?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
-
醉驾的危害及其表现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7就是立功的事实材料写清楚就可以以,有立功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重大立功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依据:两高《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
-
传销的严重性及危害后果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1传销的严重性在于: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传销的危害后果: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引发社会刑事案件上升、家破人亡等社会骚乱。传销的本质在于通过发展下线实现财务的非法转移与聚集,并未创造社会价值,这是它与正常营销的本质区别。传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