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的盗窃罪多久会开庭
盗窃罪一般会在2个月内开庭。盗窃罪属于公诉案件,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必须开庭审理公诉案件的时间,但规定了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在2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3个月;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盗窃案,以及存在法定情形的案件,经上一级法院批准可延长3个月;特殊情况下报请最高院批准还可延长。
二、盗窃罪立案程序是什么
1、首先要勘查现场。接到报案人的报案,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开始初查,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采取询问、查询、勘验、鉴定和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调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2、提取证据。物证以作案人在现场可能接触过的触及物为主,以及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其他物品,这些物证从现场提取之后还要经过实验室处理,才能显现其上的潜在手印、手套印等重要物证。
3、损失财物分析。根据被盗人的陈述和现场分析,进行分类登记失盗物品,作为破案后量刑的参考。
4、现场访问。通过对失盗人和周围群众的调查了解以及调取视频资料,以进一步获取证据。缩小嫌疑对象,逐步确定犯罪嫌疑人。
5、破案。根据掌握的证据锁定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
6、移送审查起诉。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盗窃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的,公安局移交检察院进行起诉。
三、盗窃罪需要哪些证据
1、盗窃罪发案率高,情况复杂,各类盗窃罪因其作案地点、手段、目标、对象、作案人员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盗窃罪中的直接证据一般只有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2)现场痕迹是盗窃罪不可或缺的重要证据。
(3)证人证言比较真实可靠且易获得。
(4)认定盗窃数额的证据在实践中多有争议。
(5)派生证据是盗窃罪证据中的重要内容。
(6)视听资料证据在盗窃罪证据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2、盗窃罪证据中,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直接证据外,其他种类的证据多为间接证据,并对证明犯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情况下,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有谅解书的盗窃罪如何判
1、只要行为人触犯盗窃罪的,依法应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等,具体量刑应根据犯罪数额大小和情节而定;
2、犯罪分子获得被害人谅解并出具谅解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3、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4、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2024年盗窃罪一般多久开庭
120人看过
-
广西团伙盗窃2万多烟判多久
429人看过
-
盗窃罪最长开庭时间是多久?
355人看过
-
盗窃罪开庭后多久可以终审
122人看过
-
盗窃罪开庭了多久知道结果
416人看过
-
我国盗窃罪开庭后多久能见人?
409人看过
-
盗窃罪开庭休庭以后要多久才开庭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61.开庭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具体时间很难讲。 2.按最长的时间算,不带延期,如下: 刑拘30天-批准逮捕7天-捕后侦查羁押期限-2个月-移送审查起诉1个月-判决1个月。 3.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
-
开庭盗窃罪一审期限是多久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161、人民法院审理盗窃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
盗窃罪开庭后多久才会判? 有哪些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16盗窃罪开庭时间与判刑无关,判刑时间只与法院受理案件的时间有关。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
盗窃罪开庭后多久出判决结果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04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涉嫌盗窃罪,三年以下。具体量刑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 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