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淄政办发[2006]6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解决好我市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意见》(鲁劳社〔2006〕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积极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农民工是指农村居民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并与城镇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保障其医疗待遇,不仅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原则。要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下,根据农民工年龄相对较轻、发病率低、工资收入低、流动性大等特点和不同的医疗需求,实行低标准准入、渐进式过渡的办法,确定不同的保障层次和资金筹集标准,重点解决农民工务工期间的住院或大病医疗费用,同时兼顾农民工转换身份、改变医疗保障需求以后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和待遇接续。
二、多措并举,抓紧解决农民工参保问题
本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按照规定为雇用的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市、区县、高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允许用人单位单独为农民工参保缴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参保缴费的,农民工务工期间因病发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对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其他从业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对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可参照个体劳动者的参保办法,享受医疗保险住院统筹待遇,农民工参加个体劳动者医疗保险不受养老保险缴费的限制。
为解决农民工务工期间的住院或大病医疗费用,可单独建立医疗保障办法,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认真调查测算,合理确定费率,并根据基金使用情况适时调整。用人单位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1-2%的比例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农民工个人按每人每月2元的标准缴纳大额医疗救助费,按年一次性缴纳。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
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区县,也可实行在劳务输出时统一组织参加本地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办法。
三、强化医疗保险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本着就近就医、减少成本的原则,引导参保农民工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完善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直接结算,简化程序,减少就医购药环节,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各区县、高新区要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各项政策规定,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及具体办法,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有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 更多>
-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3[劳社部发[2007]31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审计署关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1995〕5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 [民险发〔1997〕27号]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通知 [渝劳农保发〔1999〕1号]重庆市劳动局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在机构改革期间认真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紧急
-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的通知第16条是如何规定的是如何规定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9-22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开户银行另行制定。
-
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七级工伤赔偿的几个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3-04-2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
-
梅州市五华县人民政府关于女职工产假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7产假最多178天,包括法定产假98天和地方规定80天。法律规定:《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符合法律,法律规定生孩子的夫妇,女性享受80天的奖励假期,男性享受15天的产假。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