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报警的时效,只规定当事人应当立即报警。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或者财产损失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上载明的准驾驶车型不符的;(二)驾驶员涉嫌饮酒、服用国家控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号牌;(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六)一方离开现场的;(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一方故意造成的。
肇事逃逸怎么报案
一、肇事逃逸怎么报案
1、交通肇事者逃逸,先拨打110报警,并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拨打120让医疗救助人员赶到现场稳定自己的伤情,自己不能实施这些行为的,应尽可能的争取他人帮助;
(2)保留事故现场证据,交警部门赶到后,积极配合交警对事故现场的勘查与检验,尽可能多的提供逃逸车辆的信息,好让交警根据线索尽快的找到逃逸车辆和逃逸司机;
(3)静待案件的侦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六条
-
肇事逃逸:失联时间多长算逃逸行为?
221人看过
-
撞车逃逸报案要多长时间处理
305人看过
-
逃逸和肇事逃逸俩处一起判多长时间
493人看过
-
肇事逃逸超过多长时间报警无效
441人看过
-
对方肇事逃逸我没损失可以报警吗?
344人看过
-
肇事逃逸报警多长时间有效,哪些行为不属于肇事逃逸
9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同等责任肇事逃逸自守赔偿可以多长时间?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又自守,积极赔偿有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
肇事逃逸报警多长时间有效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5发生交通肇事逃逸后,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如果没有立即报警,事后报警多长时间有效没有规定,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3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
肇事者已经逃逸了车被刮蹭肇事者逃逸报警时间是多长时间?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29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之规定,交通事故报警没
-
肇事逃逸几天可以报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5轻微肇事逃逸后和对方已私了,如果没有报案就完事了。如果已经报案,行政处罚就不能私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
-
肇事逃逸时间多少算肇事逃逸时间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9没有时间限定,只要有逃逸行为的都算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