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认定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陵《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根据该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反而逃离事故现场,弃被害人于不顾而造成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死亡的行为。要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这是前提。
(2)行为人有逃离肇事现场的行为。即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离开交通肇事现场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即行为人离开交通肇事现场,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4)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
(5)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即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导致被告人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
在司法实践中,在具体认定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时,应当特别注意把握两方面的要件:一是主观要件;二是客观要件。
在主观上,“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行为人逃逸时,其主观上对被害人的死亡只能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即发生交通肇事后行为人逃逸,虽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对其逃逸行为也是明知的,但是,他对于自己的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的死亡没有预见,或者虽有一般的、盖然性的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的死亡,并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
在客观上,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即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必须发生在行为人逃逸行为的过程中或者逃逸行为之后,同时,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而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及时对受害者进行送至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一、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致人死亡构成什么罪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是什么
逃逸致人死亡是行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而逃逸,弃被害人于不顾,致使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逃逸与交通事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区别
3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一样吗
279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吗?
355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公司赔吗,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17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如何公正处理致人死亡的情况?
319人看过
-
触犯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判处
234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与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是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的加重处罚情节,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在内,但应该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排除在刑法第133条之外;有的认为,这一规定包括过失和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对被害人死亡持放任态度),但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有的认为,该规定仅限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交通
-
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和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区别山西在线咨询 2024-08-2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根据刑法“谦抑原则”及“罪刑法定原则”,在有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将交通肇事人逃逸后因其他外力作用而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形也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是不符合刑法的本质精神。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效力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赔偿,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07民事赔偿的标准是一样的。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按照相关法律来说需要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8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第四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