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中哪些行为是无效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3 00:10:11 52 人看过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依法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是否由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依法独立实施的,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险,使对方违背真实意义,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有哪些吗

根据法律规定,后果是被撤销或者被其法定代理人追认。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后,因此获利的人应当退还其所获利益,当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得的利益亦应当归还。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即法定代理人知晓后,确认了该行为的效力,认为该行为是有效的。那么就无需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14: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无效合同问题探讨
    无效合同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效合同是所有条款都无效吗1、无效合同不是所有条款都无效。无效合同中,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条款仍然有效,应当认可之前的履行,双方需要返还取得的财产或作折价补偿,同时应酌情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
    2023-07-01
    204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影响范围
    这段文字列举了七种情况,分别是指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无 效 类 型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类型包括多种情形,其中一种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这种情况下,该民事法律行为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对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应当依
    2023-09-12
    360人看过
  • 哪几种民事行为无效?
    民事行为能力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它包括以下情形: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⑤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⑥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2023-06-08
    444人看过
  • 有哪些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一、有哪些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有四种,分别是有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有哪些情形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无处分权的人处分
    2023-08-19
    182人看过
  • 哪些民事行为不违法行为
    一、哪些民事行为不违法行为违法: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二、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
    2023-05-06
    121人看过
  • 哪些民间借贷行为是无效的?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一、合同无效的情形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二、合同履行完毕是否可主张合同条款无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管是否履行完毕,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视为无效合同。三、什么样的代理合同无效以下代理合同无效:1.
    2023-03-07
    314人看过
  • 哪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撤销
    (一)基于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二)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三)存在欺诈、胁迫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律师补充: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
    2023-05-06
    126人看过
  • 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以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一、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如下:1.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联系:(1)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2)二者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2.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如下:1.财产返还由于民事行为无效,当事人从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就失去了合法根据,所以,当事人应将其从该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财产返还分为单方返还和双方返还,前者是有过错的一方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返还给对方,而对方所得财产则不予以返还,依法另行处理。后者则是双方各自将其从无效民事行为中所得财产分别返还给对方。2.赔偿损失无效民事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相应地产生损失
    2023-06-20
    171人看过
  • 违背民事法律行为导致收养行为无效的情形是什么
    一、违背民事法律行为导致收养行为无效的情形是什么下列收养关系会无效:1、行为人没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的;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3、违法了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4、收养人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5、收养人未满三十周岁而收养的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二、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什么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以下行为:一、无效民事行为包括以下行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五)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以下行为:(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
    2024-01-12
    170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在法律适用中的异同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受遗赠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受遗赠是法律行为。遗赠,是指遗嘱人采取遗嘱的形式将其财产权利的一部或全部,无偿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遗赠虽然是遗赠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于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认为,因遗赠发生的物权变动,同样适用继承的规则,物权不经公示而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
    2023-07-17
    258人看过
  • 民事行为无效涉及哪些方面?
    民事行为无效包括以下几种:1、行为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行为不是自身真实意思的表达;3、违背法律,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4、恶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效的民事行为是具备行为能力的行为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且符合法律规定。民法典民事行为无效是怎样规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在这些民事行为发生之后,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遭受到侵犯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民事行为。不过,法律规定了撤销的期限,在规定期限到期之后,撤销权利也就不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07-08
    334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以及确定不发生效力后,由于其法律效果相当于这一行为没有实施,因此,需要恢复到各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前的状态。已经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各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包括这样几种法律后果:一是返还财产。这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民事法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相对人同时享有对已交付财产的返还请求权。返还财产主要适用于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实际履行的情况,如果行为被宣告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时尚未履行,或者财产并未交付,则不适用这种方式。二是折价补偿。对于不能返还财产,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些情况下,返还财产并不现实或者没有必要,此时应当通过折价补偿的方式来实现财产关系恢复原状的目的。三是赔偿损失。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以及确定不发生效力后,一般而言都存在
    2023-02-22
    130人看过
  • 无效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吗
    无效合同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或者单方的意思表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根据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决议行为成立。无效合同属于合同诈骗吗?无效合同不是合同诈骗,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所以无效合同并不一定都是合同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2023-08-18
    96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
    一、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如何终止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终止的方式非常多,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可以终止。约定的条件达成后可以终止,出现法定情形时可以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第一百六十条【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要素,只有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才能预见其行为的后果,并作出维护自己利益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法律要求自然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必须具备与该行为相适应的民事行
    2023-04-19
    47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无效民事行为有哪些?有哪些法律没有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5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民事行为中哪些不具备法律效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3
      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而民事行为中,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有: 1、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被撤销后,也自始没有约束力,但如果不撤销而是变更,则变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 违反民事法律的民事行为中的法律是指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此处法律有两种解释,一是广义解释,二是狭义解释。个人认为是指广义的
    • 根据本讲违反哪些法律的民事行为无效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28
      根据法律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等。
    •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哪些行为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5-07
      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和侵犯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括三类: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