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指不真实的合同。在可撤销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应当主张撤销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下列合同: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签订合同时明显不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险,使对方违反真实意义订立的合同。
受害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原因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无效合同经常会与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混为一谈,那么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有哪些呢根据《民法典》对合同的规定,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主要在于无效合同是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决定作出前仍然有法律约束力。并且,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因素是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的情况,不必然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无效合同则必然具有违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合同解除与撤销的案例分析
82人看过
-
增值税行为被视同销售的实际案例分析
224人看过
-
优先购买权的实际案例分析
497人看过
-
抚养权判定的实际案例分析
126人看过
-
合同纠纷的类型: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案例分析
169人看过
-
撤销前的可撤销合同效力分析
376人看过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有以下情况而订立的合同: 1、重大误解; 2、显失公平; 3、欺诈; 4、胁迫。... 更多>
-
可撤销婚姻案例分析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9人民法院对这类案件的处理稍稍复杂一些,主要的方面有: (一)只受理在婚后一年之内,由被胁迫一方主动提出的申请。 (二)审理此类案件只能适用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也就是说,当事人即使对法院的判决不服,也不允许上诉。 (三)财产的处理:双方同居期间的财产,除非有足够证据证明是一方所有,否则都按照共同共有财产处理。 (四)子女抚养问题:按照离婚诉讼的原则处理。参考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一条、
-
有关撤销权纠纷的具体案例分析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05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撤销权纠纷案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纠纷、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纠纷和债务人低价转让财产纠纷。 1.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纠纷是指债权人对债务人明确表示对已经到期的债权表示放弃的行为的撤销要求。债务人放弃的债权无论是物权债权还是金额债权,都可能属于放弃债权。例如,债务人已经购买了某种物品或货物并交付了价款,但在一定日期前放弃提取物品或货物,属于放弃债权。 2. 债务人
-
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及分析案例分析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1关于劳动合同法案例及分析案例1:陈某与某电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6个月,如果该电脑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是6个月,试用期内的月工资900元,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2000元,6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而且该公司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了试用期的全部工资,那么该公司与陈某约定的试用期期限是否合法?如果违法,电脑公司与陈某最多可以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为多长?该公司应当支付的试用期工资是多少?陈某应该获得多赔偿金?案例
-
质押合同案例分析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4甲丙之间存在质权法律关系。丙无权出租该车。质权为担保物权,质权人对质物不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除非是为了保存质物价值的需要,因此,乙无权将该车出租。如同上述,出质人甲以自己的财产为债权人丙提供质押担保,双方签订了质押合同,且将质物奥迪车交付于丙占有,甲与丙之间的质权生效,甲与丙之间存在质权法律关系。在质权法律关系成立以后,质物的财产所有权仍归出质人所享有,质权人仅享有质物的占有权,依照《担保法解释》
-
如何分析如何计算合同中的实际损失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03确定实际损失的方法: 1、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条款的或者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凭借相关的款项单据,书面证据来佐证,达成双方协商一致。 3、如果双方就实际损失金额,不能达成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查后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