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劳动关系中,后建立的劳动关系的有关社保、带薪年假等问题。虽然我国法律上并未禁止多重法律关系的存在,但在实践操作中,社保部门基本上都是只能允许一个用人单位为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蒲律师认为,除非当地社保部门允许重复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否则多重劳动关系的建立,尤其对于后建立的劳动关系,实际上风险还是较大的。
业内人士提醒,由于法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操作规范尚未成文固定,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使用多重劳动关系时尽量做好风险预估,能通过约定明确下来的先写进合同内,能通过协商解决的多一些事前沟通,以避免发生争议后彼此都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一、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者可以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前提是原单位无异议,事先告知新单位。
现行法律法规并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还专门规定“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但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取得原单位同意,并事先告知新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款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而新单位则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多重劳动关系多适用小时工
多重劳动关系,是指一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状态。实际上,关于多重劳动关系,法律上并无过多的说明或限制。
但《劳动合同法》明确提到的允许建立多重劳动关系,实际上是指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关系,即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这种制度双方可以随时解除用工,且终止用工的时候,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
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
289人看过
-
法律鼓励儿媳赡养老人
280人看过
-
商务部将鼓励支持电商发展
486人看过
-
上海市政府支持民宿行业发展,鼓励创新
427人看过
-
河北出台新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
445人看过
-
鼓励见义勇为法律更需“明断”
67人看过
保险责任是指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担的保险给付责任。 保险责任既是保险人承担保障的保障责任,也是负责赔偿和给付保险金的依据和范围;同时也是被保险人要求保障的责任和获得赔偿或给付的依据和范围。不同的险种有不同的保险责任,保险... 更多>
-
鼓励他人吸毒的法律责任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15教唆他人吸毒构成犯罪,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 这里的情节严重指的是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或者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等情形。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三
-
鼓励上市公司跨境并购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欧阳泽华10日说,证监会正在梳理相关的 法律 法规,鼓励上市公司利用目前的时机,进行跨境并购。 欧阳泽华代表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形成,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成为并购重组首选方式,与行业升级和产业整合为主的并购重组,成为新趋势。 欧阳泽华代表指出,当前应改变国内并购重组市场配套融资工具单 一、创新性不强、重复征税、内幕交易等方面的问题。 他介绍,
-
鼓励生育政策福建在线咨询 2024-03-02鼓励生育政策的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生育,就要让减轻家庭负担的措施落到实处;2、要进一步完善与生育政策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3、积极发展托育服务,落实育龄夫妻依法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和计划生育的免费服务;4、落实个税减免扣除,完善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女性职业发展。
-
对于新婚姻法 33%持反对态度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1-1443%的人群对新婚姻法的修改内容表示完全认同,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财产纠纷,而持部分认同态度的占23%,另外有近33%的人群对这一修改持反对态度,“法不外情”,如此的修改使婚姻完全失去了意义。
-
我国现行民法对庭上作为证持什么态度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30作伪证。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零二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