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行为超过多长时间内不再出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1 18:40:26 362 人看过

一、行政违法行为超过多长时间内不再出发

关于行政违法行为,一旦超过两年的期限而未能被相关行政机关所察觉到的话,那么通常情况下便无需再进行惩罚执行;

然而,针对可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或者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并且带来实际损害后果的违法行为,若在五年内仍未被发现,则将免于应有的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行政违法会验指纹吗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接受行政处分时,可能需要进行现场拍摄照片以及录入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的操作。

1、至于指纹采样和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实际上这正是公安机关依据公安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针对涉案人士及具备重要犯罪风险的嫌疑人所施行的信息采集行为。

并非仅限于犯罪者,只要涉及到案件方面的疑似人物皆需进行此类信息的采集,而现今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办理过程中同样要求进行指纹采集,其主要目的在于构建覆盖全民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2、我们通常所称的“案底”,其实包括两类主要的犯罪记录及其对应的违法记录,这两类记录均代表着经由法定程序对相应违法或犯罪人员施以惩戒之后所产生的资料信息。

然而凡未经相应之惩罚者,便不会留下这样的信息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行政违法行为超过多长时间内不再出发”,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7日 02: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违法行为拘留多长时间时间?
    一、违法行为拘留多长时间时间?违法行为拘留多长时间时间,需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来作出不同的判断,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是一种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即治安管理处罚的一种。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是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是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是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该条对于适用对象作了消极性的排除规定,即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情形的人员,行政拘留对其不适用,以体现人文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第二十一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
    2023-06-15
    352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被传唤
    对于行政传唤来讲,法律规定一般时间不能超过八个小时,而如果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一、被抓进看守所怎么处理首先应向办案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初步了解情况确定其否涉嫌犯罪。按照法律规定,传唤、拘传不能超过12小时,不得以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羁押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拘留人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二、犯罪嫌疑人羁押场所是在哪里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传唤嫌疑人后,嫌疑人不能及时到案的,要向检察机关说明原因,如果理由不正当的,检察机关可以强制传唤。《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传唤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出示传唤证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并责令其在传唤证上签名、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由其在
    2023-04-02
    341人看过
  • 治安管理处罚法违法行为多长时间不再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一、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民财产,依照《刑法》的规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正常工作不能进行;扰乱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秩序;扰乱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违法生产、销售、储存危险物品;非法制造。贩卖、带管制刀具,违反渡船渡口安全
    2023-02-24
    133人看过
  • 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时限最长不超过多长时间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法人员进行的惩罚,而行政处罚案件是有一定期限的,行政违法行为超过一定期限没有被发现的,一般不再处罚,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后,办理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天,从调查开始七天内作出决定。一、行政处罚追诉时效为多久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是二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三、行政处罚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对于违法行为人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应该在九十日内作出;如果符合当场作出的条件的,行政机关也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并且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期限一般不能超过二年,自违法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因为违法行为超过二年才被发现的,一般不能再予以处罚。
    2023-03-15
    101人看过
  • 行政不作为的时间是多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2024-05-15
    337人看过
  • 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时效为多长
    其他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时效为两年。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时效分为直接起诉期间和不服行政复议的起诉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
    2024-04-23
    95人看过
  • 行政案件在多长时间没有发现不再处罚
    一、行政案件在多长时间没有发现不再处罚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四条二、不服行政机关罚款该怎样维权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有关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具体行政决定不服的;或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都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
    2023-06-14
    110人看过
  • 多长时间后敲诈行为不再受理?
    敲诈行为过15年后可以不立案受理。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如下:1、从威胁的方式看,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2、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但是当场实现的也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3、从威胁的内容看,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
    2023-07-06
    181人看过
  • 行政处罚有效期超过多长时间法律不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一般来说,违反行政法规追诉期是两年。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不予消防行政处罚的情形有哪些不予消防行政处罚的情形有:1、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不满14周岁的公民实施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4、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5、其他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当场改正完毕,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口头责令改正,并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上注明。三、免除处罚和不予处罚区别(1)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应
    2023-03-25
    313人看过
  • 请教犯罪行为经过多长时间后将不再受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后不再起诉:1、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经过仲裁裁决后对返还原物能否起诉经过仲裁裁决后对返还原物纠纷就不能起诉了,因为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没有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
    2023-07-03
    496人看过
  •  法院在行政诉讼期间多长时间内作出裁决?
    人民法院在收到案件后,应在六个月内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人民法院在收到案件后,应在六个月内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检察建议:(1)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2)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3)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八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2023-09-19
    106人看过
  • 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可以追溯到多长时间有效
    一、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可以追溯到多长时间有效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犯罪经过多长时间不被追诉中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髙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
    2023-04-22
    285人看过
  • 多长时间后的犯罪行为不再追诉?
    经下列期限不再追诉犯罪:1、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期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满十年的,经十年;3、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20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取保候审多久后可以追诉取保候审多年后,如果超过了案件追诉时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案件已经立案的,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2023-07-03
    338人看过
  • 汽车违法行为多长时间查到
    机动车违章后一般是需要3~7天可以查到的,最迟不超过13个工作日。交警队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数据的录入和传输后,一周之内录入到网上。当然这也有例外,从违法行为发生后后到录入到网上是有个过程的,要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数据的录入和传输;所以这样一来就要一段时间了,到底要多久全国好像还不统一,要看当地交管部门的更新速度了,一般是一周之内,但是还有更需长点时间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据事实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2024-04-23
    18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要多长时间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0
      1、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 2、如果行政行为经过了行政复议,那么起诉期限是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 3、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行政处罚超过多长时间不再罚,有没有法律依据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07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 政府对治安违法行为多长时间做出行政处罚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7
      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天;案件重大且复杂的,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可延长30天。为查明案件进行鉴定,不计入治安案件处理期限。
    • 违反规定超过多长时间不予以行政处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22
      1、应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如果超过两年未被发现的,一般就免于处罚。 2、但是行为涉及到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则超过五年未被发现的,行政机关不能再给予当事人处罚。
    • 超过工资约定时间不发,属于违法行为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21
      超过了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或超过约定时间不发工资,都是视为违法行为;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