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裁员的程序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从该条款规定看裁员必须符合以下程序:
(1)人数要求: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少于该人数的,应当只能够按照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2)提前说明: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注意既可以向工会说明情况,也可以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选择;
(3)报告程序:裁减人员方案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注意法律并没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才可裁员,只要履行报告程序就行了。本案中公司裁员人数达到50人,符合了人数要求,提前30日通知了工会获得工会同意,且向劳动部门报告了,因此裁员程序基本符合要求。
(二)公司裁员通知书
某先生/小姐:
我很遗憾的通知您,公司因受到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财务费用激增、国际原油价格震荡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影响,业务严重萎缩,经济效益下挫,在此情形下,公司决定裁员人,你与公司签订的合同于年月日予以终止。就职期间其他合同一律终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将按时支付您年月日至月日的工资及经济补偿元(大写:),并为你出具离职证明。
请你于年月日前归还公司以下办公设备及材料:
公司真诚感谢您的努力和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公司非常乐意为您有兴趣的公司出具介绍信。公司发展好了,欢迎“倦鸟归巢”。关于“五险一金”的办理,请咨询人力资源部张三,电话:18866666666。
特此通知
某公司(盖章)
年月日
请签名确认已收悉此通知,办理离职手续时,交人力资源部一份。
员工签名:
身份证号码:
日期:
-
2023公司裁员签的赔偿协议没履行怎么办
304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协议,员工如何申请仲裁
440人看过
-
合同签订三年裁员如何补偿,公司裁员条件
425人看过
-
签协议如何公证?
176人看过
-
外资公司股权转让协议是如何签署的
378人看过
-
公司是否可以违反裁员补偿协议
291人看过
裁员是经济性裁员的简称,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词指的是用人单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间依法进行的集中辞退员工的行为。对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更多>
-
公司裁员单位如何裁员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20当公司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时,应当提前30天向工会或者全体员工说明情况,裁员计划应当在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裁员。用人单位经济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个月的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如何签订设立公司协议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04通常情况下,股东在设立公司前,自愿自主签订的设立协议,只要不违法、不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那么协议都是有效的。然而股东间签订的设立协议,实质是合同的一种,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签订设立协议不应存在以下导致协议无效的情形: (1)一方股东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作协议,损害国家利益。 (2)各股东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合作协议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合作协议损害社会公
-
分公司的合同章如何签协议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1合同专用章只是履行公章的部分职能,只能在与客户签合同时有效。公章代替合同章使用没问题。分公司没有合同专用章,如果分公司是子公司形式,完全可以用公章签合同,否则就不行了
-
公司变相裁员公司裁员如何取证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8对于公司单位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另外,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举报而开除劳动者,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
-
如何签订公司转让的股权协议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51、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的,由转让股权的向董事会提出申请,由董事会提交股东会讨论表决,形成股东会决议;股东之间转让股权的,不需经过股东会表决同意,只要通知公司及其他股东即可。2、双方签订,对转让股权的数额、价格、程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约定。3、在转让股权过程中,凡涉及国有资产的,应进行资产评估。4、对于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要经中方股东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原审批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