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过户给孩子了监护人能拿房子去贷款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19 22:38:30
343 人看过
一、房子过户给孩子了监护人能拿房子去贷款吗
当房子过户给孩子后,监护人作为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往往会有关于房子使用权的疑问。特别是在经济需要时,是否可以将孩子名下的房产用作贷款抵押。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的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这意味着,除非是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二、监护人能否抵押孩子房产
进一步探讨监护人是否能抵押孩子房产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房产的所有权归属。一旦房子过户给孩子,孩子便成为该房产的合法所有者。
1.作为监护人,父母只有保护被监护人的权利,而无权处置孩子的财产。
2.除非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医疗等必需支出,监护人不得将孩子的房产用于抵押或其他形式的处置。否则,该抵押担保行为将视为无效。
三、抵押期间是否能转让房产
1.在房产抵押期间,关于房产的转让问题,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的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这一规定确立了抵押财产以自由转让为原则,当事人约定禁止或限制转让为例外的原则。
因此,在抵押期间,房产的转让是允许的,但需要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2.如果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孩子的监护人能将孩子过户吗
317人看过
-
过户给孩子监护人谁
355人看过
-
房子能过户给3岁小孩吗,如何将房子过户给孩子
80人看过
-
房子能过户给孩子吗,过户给孩子需要什么手续?
173人看过
-
过户给小孩的房子监护人有权利卖吗
224人看过
-
多大能过户给孩子房子
18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房产过户女方不去能给孩子过户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9离婚后应当到房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手续。离婚房屋过户手续办理流程:一、贷款未到期的所需证件: 1、凭生效后《离婚协议》(需公证)或法院《仲裁(判决)》中有关房产归属的条款; 2、《离婚证》; 3、双方《身份证》; 4、原房屋所有权或抵押权相关证明,即原按结贷款相关手续。步骤:1、到房管部门办理权属变更手续;2、到按揭银行办理按揭权利(义务)人便更手续。二、按揭贷款已还清的:只需房地产现有者持生效后《
-
律师只拿了我能给房子过户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9可以办理授权委托书指定代理人代替自己办理房产过户,还需要提供买卖合同,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材料,才可以有代理人代替办理过户。《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第十五条申请房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使用中文名称或者姓名。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原件是外文的,应当提供中文译本。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代理人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境外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其授权委托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
老人把房子过户给孩子了, 孙子可以分到房子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7第一,房子原先是不是你爷爷奶奶的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则你爷爷过户给你应取得你奶奶的同意。第二,若你爷爷擅自处分他们的共同财产给你,那你取得该房产时,是否支付了对价,你是否知道该房屋是你爷爷奶奶的共有财产,若你没有支付对价,或是知道情况,则你不能因善意取得而获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该房屋的产权登记错误,你奶奶可以要回她对该房屋应得的份额。
-
房子过户时我的孩子能过户给我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1根据《继承法》,房屋的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其房产归其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所有。因此,只有被继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才能被继承。当继承发生时,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则应按遗嘱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折产,持原产权证、遗嘱等资料到主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房产过户与房产遗赠不冲突。房产可以办理赠与手续也可以直接过户,赠与必须通过公证。公证时,有继承权的人都要到场亲笔签名,同意由其中一人继承。凭继承公证书和房产
-
房子是房能过户给两岁的孩子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小孩不满两岁可以离婚吗是可以进行离婚的,一般是女方提出。在诉讼离婚中对女方的特殊保护。依据婚姻法第34条、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5条的规定,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请求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的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该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所谓“确有必要”,根据司法解释和审判实践,主要指下述两种情况: (1)在此期间双方确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