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攀升增幅达56.47%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10:32:33 92 人看过

安徽新闻网10月9日电记者今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省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持续攀升。截止8月底,安徽省全省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589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47%。

据统计,今年1至4月全省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超过了2003年全年数量。截止8月底,全省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589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47%。究其原因,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认为,降低至10元甚至免费的门槛费以及希望依据新《劳动合同法》解决以前争议问题,是造成劳动案件数量迅速增长的两个原因。

依据国务院《诉讼费交纳办法》,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费交费标准由按照争议标的额收取降为每件10元;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不收费,基于这两项依据,该负责人表示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门槛大为降低,导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量增加。

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许多规定不明确的地方作了明确规定。因对以前一些争议解决结果不满的劳动者,现重新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起诉用人单位,要求推翻以前的处理决定或者落实相关待遇。

这是案件急剧增加的另一个原因,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类案件主要集中在三类:第一类是原长期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临时工、季节工,要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2款的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要求用人单位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用;第二类是已被用人单位辞退、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虽然离开单位已经很长时间,有的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现在以用人单位作出辞退、除名等决定时没有履行法定程序为由,要求撤销用人单位的辞退、除名决定,补发工资;第三类案件是要求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补缴社会保险费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2: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安徽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各类企业与其职工之间发生的符合《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第三条自理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全法、公正、及时处理和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由其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人参加调解或仲裁活动;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由其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参加调解和仲裁活动。第五条劳动争议当事人职工一方人数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定。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不原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或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七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
    2023-04-22
    62人看过
  • 安徽:行政复议案数量连续7年呈现增加趋势
    安徽省政府收到行政复议案件数量连续7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从2002年的60件增加到2009年的189件。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法制办了解到,安徽省各级政府受理行政复议案件总数也呈现逐渐增长态势。安徽南部、东部的一些市县,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已经超过同期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如宣城市、黄山市、滁州市2006年至2008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数分别是同期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2.85倍、1.75倍和1.18倍。安徽省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行政复议案数量增加,一方面反映了行政相对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于认为侵犯其自身权益的行政行为,越来越多的行政相对人主动寻求行政复议这一法律救济途径维权;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比较差,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理轻证据等现象突出,职权法定意识淡薄,越权行为时有发生。
    2023-04-24
    149人看过
  • 无锡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下降
    本报讯今年以来,无锡市各级工会及时分析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市劳资关系的新情况和新趋势,积极加大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争议调处的优势,联手劳动、司法等部门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今年初,无锡市总工会积极推进企业规范用工制度,同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力度,以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组织为依托,完善各类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基本做到了有企业工会的地方就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工会干部为主体,专业律师、劳动保障专家等多方参与调解的社会化形式,不断提高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据悉,今年上半年,该市工会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组织共调解劳动纠纷5473件,其中调解成功4789件,成功率87.5%,有效地减少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2023-06-07
    153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急剧增多法院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再加上2007年4月1日起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每件10元,很多法院甚至不收取诉讼费,使得劳动争议案件诉讼成本极低,大量案件进入法院。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深圳市六个基层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890宗,比去年的4931宗增加了8959宗。其他各地法院也存在类似情况。群体性劳资纠纷增加由于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部分企业在法律颁布后实施前,采取批量裁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改变工资结构、降低工资标准、将正常劳动关系强行转变为劳务派遣等办法,导致群体性纠纷呈高发态势。同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由于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成本增加,许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因经营困难而倒闭或转移财产负债逃匿,进一步激化了劳资矛盾。新类型案件增多由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修改,使得劳动争议案件除传统的工资争议、社会保险争议、解除劳动关系三大类型外,出
    2023-06-09
    104人看过
  • 王建勋:去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剧增意味着什么
    3月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国各级法院在2008年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达到286221件,较前一年上升93.93%。在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元旦开始实施以来的一年时间里,劳动争议案件增幅接近一倍,不能不令人担忧劳资关系的现状。有人会说,不必杞人忧天,案件数量的增加无非意味着,劳动者开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了,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劳动者权利意识提高,自然值得称道,但问题是,如果这28万多件劳动争议案件中企业大都败诉,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千万别忘了,没有了企业,劳动者就无处就业,无处获得报酬。也就是说,企业的落魄或者关闭对劳动者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可能有人立即反驳说,难道不应当惩罚甚至关闭那些侵犯劳动者权利的无良企业?的确,对于侵犯劳动者权利的企业不应当姑息,但是,劳动者究竟应当享有哪些权利,并非是没有争议的
    2023-06-08
    446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对困难企业慎用强制措施
    晨报讯(记者朱烁赵阳)昨天,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和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慕平表达了同一个态度,金融危机背景下,司法检察机关在审理或批捕商事案件时,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债务企业,将慎重采取强制措施。池强在发言中说,从去年北京法院受理的案件来看,金融类的案件有所上升,同时也出现了当事人主动违约的案件,这是之前的司法工作中不多见的。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无力履行合同,按合同无利可图,半年后可能损失更多,所以就选择主动违约。另外还出现个别小外商撤资,下落不明。朝阳法院此前曾审理了15个供应商转告外商,被告不履行合同人去楼空。池强表示,关于企业破产问题,有的是有计划破产、有结构的调整,有的是合理的,确实在2008年破产问题有所增长,但还在正常范围内。而金融、证券机构的破产情况也有,去年有8家数量并不算多。从去年开始,北京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一方面是金融环境导致企业经营状况
    2023-06-07
    343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攀升最高法酝酿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
    “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社会关注最多的案件类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口气用了四个“最”。据统计,仅今年1至2月,全国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达64610件,同比上升57.61%。而200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86221件,同比上升93.93%。劳动争议案件猛增的背后,裁判依据的不足给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出新的挑战。据这位负责人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快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弥补法律漏洞。三重原因致劳动争议案“井喷”“三重原因导致该类案件剧增。”这位负责人分析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的影响,我国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加较多,关闭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企业欠薪情况增多,各地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大幅攀升。随着劳动合同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继实施,社会各界对劳动者权益关注度不断加大,劳动者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也
    2023-04-22
    221人看过
  • 审结劳动争议案件上升近一倍
    据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0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王胜俊说,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各级法院高度重视审理涉及民生的案件。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86221件,同比上升93.93%。高度重视破解执行难问题。全面排查执行积案,集中开展清理执行积案专项活动。全国各级法院去年执结案件2225419件,执结标的额同比上升33.31%。高度重视解决涉诉信访问题。高度重视推进司法便民工作。高度重视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共查处712人坚持从严治院,加强人民法院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重点解决司法不廉、司法不公问题,针对影响司法公正和廉洁的突出问题,公布五个严禁和举报电话,对违反规定的人员,一律调离岗位,严格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去年以来,各级法院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共查处违纪违法人员712人,其中追究
    2023-06-09
    323人看过
  • 安徽省刑事案件量刑标准
    量刑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一、4人寻衅滋事主犯怎么判4人寻衅滋事的主犯,在实践中一般具有纠集他人的行为:因此,如果进行寻衅滋事在1—2次或者虽达到3次以上但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成立寻衅滋事罪的基本犯罪,最高刑罚为5年,一般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起点。确定量刑起点后,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伤害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再根据相关从轻减轻或者从重情节确定宣告刑。如果进行寻衅滋事在3次以上且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2023-03-14
    150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首季增七成
    从劳动部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增幅明显。据统计,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一季度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5起,案外调解11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案件量增长73.1%。其中职工要求工伤待遇补偿的案件高居榜首,占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要求支付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以及补缴社会保险等案件也占相当比例。此外,由于职工跳槽而引发的违约赔偿案件增长迅速,且当事一方多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技术人员。区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经营者要提高劳动法律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善待职工,共同构建我区和谐的劳动关系。
    2023-04-22
    210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年增20%
    我国法院目前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每年以约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已达18万件。这个司法解释共有18条。这个司法解释从2003年底开始起草,并在互联网上公布,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说,它是用于解决当前劳动争议诉讼,进一步完善处理劳动纠纷的法律制度。出台司法解释的目的是,便于劳动者准确理解掌握劳动法的规定,促进他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便于法官准确掌握司法尺度;有利于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化解劳资矛盾,建立和谐有序的劳动关系。这位负责人解释说。另外,他表示,今后最高人民法院还将继续加大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力度,并根据审判实践需要,适时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
    2023-06-07
    328人看过
  • 人身侵权案件攀升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出炉的一份调研显示,在社会角色分配中一直处于弱者地位的女性,目前正在刑事案件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据统计,该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中,女性被告人共有28人,而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的一年中,女性被告人只有14人。与此同时,涉及女性的普通刑事犯罪一审案件占普通刑事犯罪一审案件的比例也从原来的9.4%飙升到了17.22%,而且这些案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为恶性暴力案件。据一中院法官介绍,在对2008年至2011年3年一审刑事案件的调查中,法院发现全部69名女性被告人中,6成以上是涉及侵犯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其中不乏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罪等严重暴力性犯罪。而从案件的起因上分析,有近4成女性被告人都是因为感情纠纷、家庭纠纷而引发的报复型犯罪。法官分析,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多以家庭主妇为主,对女性而言家庭生活琐事往往占据其大部分时间,如果
    2023-06-05
    299人看过
  • 安徽省消费争议仲裁办法
    对于消费争议仲裁办法,国家并不是有明文的法律规定,一般都是当地政府出台的规定解决办法,各个省市的都有所不同,因此仲裁机构也就不同。第一条为正确处理消费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根据《安徽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第二十、二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三条消费纠纷的仲裁机构是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消费纠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同级工商、物价、卫生、标准计量、商检、烟草专卖等行政管理机关及有关社会团体的代表组成,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第四条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人担任。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根据需要设专职或兼职仲裁员。兼职仲裁员履行仲裁职务时,享有与专职仲裁员同等的权利。第五条消费纠纷案件由纠纷发生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上级仲裁委员会裁决。第六条仲裁消费纠纷,一般由仲裁员两人和仲裁委员会
    2023-06-14
    225人看过
  •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监察
    各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审计局、监察局、人民银行各支行:近年来,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基金监管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但是,一些地区由于部门管理责任不明确,相互配合不紧密,基金管理不规范,导致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为切实加强对社保基金业务经办、专户、征收和支付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现就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协同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一、进一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2)64号)精神,严格执行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各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以及经办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对以下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2023-06-09
    123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近几年来中国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3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出了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达30.6万件,同比增长12.6%;涉及劳动者41.9万人,同比增长19.7%;当期共审结案件28.4万件,同比增长10.9%。
    • 商用升降机质量争议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25
      产品质量纠纷案件调解率低的原因有:一是矛盾突出,表现在消费者与生产、销售者对损害事件发生的责任认识不一致,生产、销售者的免责事由及消费者自身过错双方争议较大;二是消费者的弱势心理在诉讼中转折膨胀为优势,把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愤怒和抵触心理集中在特定的生产、销售方,表现在请求赔偿数额瞒天要价,争议额大,不能营造调解氛围,难以达成调解意见;三是销售者与生产者相互推诿,有的产品销售者环节较多,生产者有
    • 仲裁,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案件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8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申请与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不能仲裁。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2.仲裁前准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 首先成立仲裁庭,简单案件指定一名仲裁员审理。 其次进行调查取证工作。3.调解。4.开庭与
    • 该如何阻止案件攀升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6
      我们都知道劳动争议就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由于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或者工资福利还产生的争议,我们就称其为劳动争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阻止劳动争议案件的攀升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了解吧。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人事用工改革力度的加大,劳资矛盾凸显,劳动争议案件逐年攀升,其中部分劳动争议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据统计,2009年,四川一省劳动争议案件就有2.4万件。《劳动争议调解仲
    • 劳动争议案件与人事争议案件中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8
      1、劳动争议解决的是由劳动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劳动关系。而人事争议解决的是人事政策文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上的部分人事用人及其他关系。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内部行政处分争议,而企业中一般表现为劳动关系,而不表现为企业内部行政关系。 2、建立关系的合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人事争议与工作人员之间是聘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