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要如何进行举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18:12:18 120 人看过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的分担

新规则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据此,如果一方提出诉讼请求,就必须对其所依据的事实加以举证,如果一方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或者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起反诉,那么,反驳方或反诉方就应当对其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当然,有些事实无需举证即可认定。新规则规定了无需当事人举证的6种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有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定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二、劳动纠纷案子举证不能的后果

关于举证不能的后果,以往的法律同样没有明确的规定。新规则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同时还规定,因证据不足以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

三、当事人的自认问题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于己不利的事实的承认。关于自认的效力,新规则规定,自认一经作出,即对当事人和法院产生拘束力:一方面当事人自认为行为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如没有充分证据不得撤回自认;法院应当受当事人自认的事实约束,依据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作出裁判。自认不适用于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另外还规定,对一方陈述的事实,另一方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法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视为对该项目事实的承认。这种推定有利于及时作出决定。

四、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问题

提供证据,从本质上来讲是当事人的义务,但考虑到有些证据由当事人提交比较困难,抽以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但这一救济性规定比较笼统,不利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易产生司法不公。为此新规则明确了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只限于3种情况: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经过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五、关于鉴定问题

鉴于实践中的鉴定问题比较混乱,新规则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将申请鉴定作为当事人应负的举证义务加以规定,法院不再亨有对争议事实进行司法鉴定的决定权。且鉴定机构、鉴定人员的确定也采取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作法,不能协商一致的,则由法院指定。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如果在指定的期限内无法正当理由不提出申请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以致案件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六、关于劳动纠纷案子举证期限

过去一直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即当事人可以不受时间、审级的限制,随时提出证据。由于无举证期限的规定,而使法院的裁判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影响了审判机关的公信和法的安全性。此次新规则将限时举证作为当事人应当履行的诉讼义务加以规定,并采取了诉讼权利和审判权力相平衡的作法,规定举证期限既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指定。由法院指定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坚逾期举证,法院将不组织质证,也就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七、关于证据和质证的内容

近年来,一些法院在改革中实行了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新规则肯定了这种做法,并对证据交换问题作了原则性规范。证据交换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决定。证据交换的主持人是审判人员。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交换证据的内容,包括当事人彼此向对方展示自己持有的诉讼证据、相关信息和确定双方之间的主要争议问题。规定这一制度,有利于防止一些当事人在庭审中利用证据搞突然袭击,或拖延讼,有利于提高法庭审理的疚效率。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关于质证的内容,新规则第50条指出: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八、关于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证据必须符合合法性的要求,非法证据不具有证明力。但何种手段为合法,何种手段为非法,却始终是因扰当事人和法官的一大难题。为此,新规则第68条重新设置了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即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依此规定,采用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侵犯国家秘密、商业、他人隐私等手段所获取的证据,以及采取暴力、胁迫、欺诈、利诱等方法或者擅自将窃听器安装到他人住所进行窃听所获取的证据,是非法证据,而电视暗访、私自录音并不一定就是非法证据。这种判断标准,体现了法律对利益保护的一种价值取向,即诉讼当事人不能因为维护自己利益所需而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20: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解决指南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具体处理如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诉讼或者协商解决。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的调解原则。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龄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该如何维权?近年来,已达退休年龄的超龄工人在劳务市场上越来越常见,但他们在遭遇欠薪、工伤等事件时,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只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权。维权成本高、耗时长,令他们苦不堪言。【案件回放】赵女士今年57岁,去年经人介绍到南京一家公司打工贴补家用,约定月工资4000元。上了大半年班,她却只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与对方沟通未果后,赵女士希望通过仲裁维护自身权益。对方却表示:我们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去仲裁也没
    2023-07-11
    486人看过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才属于劳动纠纷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按照民事纠纷处理,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要怎么办?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怎么办公司辞退员工不赔偿,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劳动仲裁周期怎么算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
    2023-04-11
    474人看过
  • 劳动合同纠纷:单位与劳动者如何维权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3、仲裁合同当事入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通过何种途径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
    2023-07-18
    200人看过
  •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举征,劳动者需要举证吗?
    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举征,劳动者需要举证吗?在解决劳动合同的解除问题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具体而言:1.当劳动者以其就业协议已遭雇主方解除为理由,要求雇主偿还经济补助金时,他必须为明确的劳动合同解除结论负责,并就合同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被解除这一关键性事项不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合同的解除原因本身,并不要求他举证。有一些劳动者可能无法直接掌握到雇主解除劳动合同的确凿证据,但他们可以合理地声称雇主已经提交了相关的社会保险信息,以及停止向他们支付工资的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证据是由雇主掌控的,但是如果雇主未能提供或拒绝提供这些证据,等同于具备了证据障碍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解释的第112条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责任落到了用人单位身上,无法提供或拒绝对不利结果承担责任。2.当用人单位提出抗辩其终止劳动关系的理由是员工主动辞职或因过失而进行辞退处理时,
    2024-03-20
    389人看过
  • 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如何分担?
    〔案情〕原告中国A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邓州支行(以下简称A银行邓州支行)。被告王某被告王某原系原告中国A银行邓州支行的办公室主任,1994年春兼任原告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后根据上级要求,劳动服务公司与原告脱钩,被告与原告签订了停薪留职协议,出任脱钩后的劳动服务公司(后变更为邓州市B贸易公司)经理。1995年秋,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倒闭,被告自此未到原告处上班。1997年6月原告开始停发被告工资,并停办了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及失业保险金。1996年12月,原告以邓A银发〔1996〕38号文件形式上报南阳分行关于对王某所犯错误处理意见的请示,请求对被告按辞退处理,但原告未能举证南阳分行是否批复。2004年10月22日,中国A银行南阳分行在南阳日报《社会早刊》上刊登公告,要求被告等10人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转档手续,被告看到公告后,经与原告及南阳分行协商未果,于2006年6月诉至邓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
    2023-06-10
    11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缴纳社会保险发生的纠纷,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劳动权利,而且一般也是劳动合同明确约定的用人单位的义务,因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我国法律也是作出了相应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2023-07-08
    194人看过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纠纷特征和成因
    特征: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具有从蜜月到感情破裂的发展过程。用人单位基于私交或其他利益因素出具虚假证明,后期利益瓦解关系恶化,引发争讼。2、双方均具有获得非法收益的不良企图。劳动者试图获取工伤待遇与人身损害的双重赔偿;用人单位亦存在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医药费等费用转嫁于社保机构的违法目的。3、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用人单位先后陈述相互矛盾,主张原先出具的证明内容虚假缺乏证据支撑;劳动者持有用人单位的证明或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书,其法律效力难以被否定。法院在证据采信及事实认定方面存在困难。即使用人单位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确有错误,但法院在民事诉讼中无权对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进行审查,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一般均已超过复议或诉讼时效。成因:1、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实行兼得模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同时
    2023-06-05
    259人看过
  • 工伤保险待遇不公纠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焦点
    根据相关法律,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第43条规定,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与工伤职工工伤复发不同,它是指工伤职工遭受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前次工伤事故造成的病情经治疗并经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再次遭受工伤事故或患职业病,后者加剧了工伤职工的病情。这类人群在治疗后,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2023-07-11
    85人看过
  • 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三、属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
    2023-03-04
    230人看过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工伤纠纷怎么解决?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工伤纠纷怎么解决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工伤纠纷,应当首先向劳动申请仲裁。申请仲裁不能解决的,受害人可以提出的诉讼请求:1、请求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法院一般按工伤保险优先适用原则进行判定。2、请求工伤保险待遇,法院一般以《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予以判决。3、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应当以民事法律法规为依据作出判决。因第三人的过失而造成用人单位受雇者受伤亡的情况,受害人主张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可依据民法和劳动法获得双份赔偿。二、应该怎样解决劳动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可通过下列程序解决:(1)双方协商解决。(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也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调解。(3)仲裁解决。双方不愿或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的,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
    2024-01-26
    476人看过
  • 常见的劳动争议有哪些?如何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退市、辞退、辞职、辞职引起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发生的争议。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选择下列方式解决: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由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解决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提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申请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必须履行。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工人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将
    2023-05-31
    461人看过
  •  工作证是否足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要证明劳动关系,可以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以下凭证也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考勤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定义:如何理解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的定义:如何理解劳动者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劳动者是指在劳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用人单位是指雇用劳动者从事劳动并支付报酬的机构或个人。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彼此的权利和
    2023-08-29
    84人看过
  • 单位与劳动者的纠纷解决应采用何种方式
    一、单位与劳动者的纠纷解决应采用何种方式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2.调解程序。双方不愿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从当事人提出申请之日起,仲裁申诉时效中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在30日内结束调解。仲裁申诉时效从中止的30日之后的次日继续计算,对调解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没有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4.诉讼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程序是劳
    2023-08-02
    299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解除的方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协商与仲裁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
    2023-09-10
    494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如何收集证据进行举证呢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26
      【1】没签劳动合同,没有书面证据,有和单位领导的录音,只要录音不失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录音里要提到劳动者参加工作时间,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2】劳动者与
    • 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未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进行证明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05
      如何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首先应该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一)社会保险记录 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二)工资发放记录 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三)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 (四)房贷收入、缴税证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纠纷发生后,劳动者该如何确定管辖法院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30
      下面是关于拖欠劳动报酬管辖法院的规定: 对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之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不是劳动仲裁委员会,不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般义务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1-24
      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般义务外,还存在附随义务,如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劳动风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等。劳务关系中却不存在这些附随义务。二者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酬、社会保障待遇上,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等待遇,这是法律对用人单位承担义务的确定性规范。因此,如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了意外伤害
    •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该如何举证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4-24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劳动者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明; 3,公司给劳动者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