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者故意杀人逃逸要怎么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17:03:12 152 人看过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知识: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要件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6:4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香港司机内地肇事逃逸被控故意杀人
    香港货柜车拖婴儿车案在深圳开审。司机当庭认罪,称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后因害怕驾车逃逸。4月25日,3个月的婴儿被货柜车拖行后被来往车辆碾成肉泥。肇事司机发现婴儿被拖行后加速逃逸,造成惨剧。3个月大的小麟麟被发现时,已经被塘朗山隧道里来来往往的车辆碾成肉泥。备受社会关注的香港货柜车拖婴儿车案在深圳中院第三审判庭开庭审理。货柜车司机梁冠彪当庭认罪,称当时连续开了38个小时的车,完全是疲劳驾驶,发现车底的婴儿车后,由于害怕,驾车逃逸。梁冠彪在法庭上说,对不起死去的婴儿,也对不起他的家人。他还转过身,向坐在旁听席上的小孟麟家人深深地鞠了一躬以示歉意。案件回顾婴儿被卷入车底今年4月25日7时11分许,犯罪嫌疑人梁冠彪驾驶粤Z/B64港号牌货柜车行经深圳市布沙路锦航酒店路段,与行人黎云发生碰撞,致使黎云推行的婴儿车及车内年仅3个月的婴儿被卷入车底。当日18时许,梁冠彪驾车回到深圳接受调查,警方出动了大量
    2023-06-05
    52人看过
  • 几年判肇事逃逸者
    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分子一般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由于逃逸导致别人死亡的,犯罪分子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通常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肇事逃逸后报警,肇事逃逸可以私了吗轻微肇事逃逸后和对方已私了,如果没有报案就完事了。如果已经报案,行政处罚就不能私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
    2023-07-02
    367人看过
  • 逃逸肇事者判几年
    撞死人没逃逸判刑要看以下两点:第一,有没有构成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人员死亡,负主责还是全责,这些都要弄清楚。其次若构成交通肇事罪,双方人员可以通过民事赔偿私下获得已故人员家人谅解,这个可以从轻处罚,但是刑事责任是不可以进行和解就推掉责任的,一般都是可以缓刑。而在刑法中,根据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没有逃逸的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撞死人要坐牢吗开车撞死人涉嫌交通肇事罪,可能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如果撞死人后,肇事者开车逃离现场的,则构成加重情节,可能会被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7-01
    81人看过
  • 肇事逃逸后,肇事者无意逃逸会如何处罚
    一、肇事逃逸后,肇事者无意逃逸会如何处罚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后无意进行了逃逸行为不会认定是肇事逃逸行为,会对无意逃逸的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驾车或遗弃车辆离开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逃逸是有目的的,是为了逃逸法律追究,如果没有这个意思,那么不能定性为逃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二、无证无牌肇事逃逸未有人员伤亡怎么进行处罚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情况下,无证驾驶并肇事逃逸未造成人员伤
    2024-01-23
    289人看过
  • 故意杀人逃逸会被判几年
    1、如果有交通肇事行为的,逃逸的是会加重刑事责任的,一般逃逸是需要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2、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4-23
    174人看过
  • 逃逸涉嫌故意杀人
    2000年10月16日,刘宏德驾驶小客车将骑自行车的9岁小学生葛新撞倒。肇事后,刘宏德以去医院为名,将葛新抱进肇事车内驾车逃离现场,将葛新抛弃在农田地里的一个窝棚内。日前,沈阳市司法机关公开逮捕刘宏德等10名故意杀人、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这是我国新《刑法》颁布以来对交通肇事逃逸涉嫌故意杀人司法解释后,第一次以故意杀人罪集中逮捕肇事逃逸司机。这些涉嫌故意杀人的交通肇事司机都是在将人撞伤后不但不报警,不施救,甚至还弃伤者于他地。
    2023-04-26
    92人看过
  • 肇事逃逸二次事故怎么判
    涉及肇事逃逸后再度引发二次事故的判决将会相对复杂,需全面深入考虑诸多因素。首先,关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本身,根据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若肇事者因逃逸行为无法构成刑事犯罪,则将面临由国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施以高达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惩戒,同时还可被强制拘留15天以下作为附加惩罚。其次,关于二次事故的责任判决问题,这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判。若逃逸行为作为主要原因直接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二次事故带来的损害后果,则肇事者在二次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可能会相应加重。然而,若二次事故系由全新独立因素所致,且与逃逸行为之间无直接关联性,那么责任的划分便应根据事故的详细情况,独立、客观地予以认定。总而言之,针对肇事逃逸后引发二次事故的判决,必须全面审视事故的所有细枝末节以及相关证据,依照法律法规,做出公平公正的裁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
    2024-07-22
    78人看过
  • 肇事逃逸是故意伤人吗
    法律综合知识
    1、肇事逃逸不是故意伤害,一般是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破坏人体组织的完整如断手指、挖眼睛等和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机能如使人失去听觉、视觉、神经机能失常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
    2024-05-16
    473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和故意伤害杀人有什么区别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1)隐藏;(2)遗弃;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一、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
    2023-03-03
    252人看过
  • 怎么判定是肇事逃逸?肇事逃逸要怎么定罪呢?
    交通肇事逃逸应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4-15
    492人看过
  • 被对方大嘴杀了,肇事逃逸,逃逸应该怎么判
    对方要价过高可以拒绝赔偿,并可以让对方对其事故进行起诉,按照法院的判决来进行赔偿。法律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肇事方拒绝承担责任怎么办?经过公安交警部门调解无效的,事故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肇事车辆购买保险的,可以将保险公司与肇事方一并列为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的情况如下:(1)对方拒绝或者无法赔偿损失时可以申请;(2)对方故意拖延赔偿损失可申请;(3)对方拒签责任认定书可申请;(4)对方逃逸后记下车牌号,向保险公司申请代位追偿。保险公司会根据车牌号对车主进
    2023-06-22
    429人看过
  • 判断肇事逃逸要注意什么
    1、如果肇事人当场被抓获,没有逃逸成功,而指使人从现场离开,对于指使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共犯,也就不存在逃逸的认定问题;相反,肇事人从现场离开,而指使人没有来得及离开现场并被抓住,还能认定指使人有逃逸情节吗?很显然不能,因为指使人没有离开肇事现场,如果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且该后果是因没有及时救助造成的,指使人仅仅构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没有逃逸情节),对于肇事者来说则应该认定有逃逸情节的交通肇事罪。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不是单独的犯罪行为,所以犯罪有未遂与既遂的差别,而逃逸就不存在未遂的问题,只有犯罪行为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义。2、为保护肇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秩序,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不能仅仅考察当事人有离开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更应该从其主观上考察其有无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同时也要考察其年龄、身份等情况,从整体上评价,否则不利于打击逃逸的
    2023-04-16
    425人看过
  • 肇事逃逸转化故意杀人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条件(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①隐藏或者②遗弃;撞人以后,受害人没死,可是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把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死亡,将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可能会使被害人死亡或残疾的结果持“无所谓”的放任心态。(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肇事后,被害人没死,可是肇事者为了杀人灭口,而又故意将被害人撞死的,或者当时明知被害人就被拖挂在车下,但为了逃逸不顾被害人生死,将被害人拖挂致死的,按故意杀人罪处。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
    2023-04-15
    40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与故意杀人罪的法律分析
    一、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吗?1、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还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后,仍然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情形如下:(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者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代罪错事实的;(3)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案,等待接受处理的。2、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
    2023-07-19
    153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酒驾肇事逃逸故意撞人是不是按故意杀人罪判刑?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14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认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没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认定具有“肇事逃逸情节的”。当然,何为“逃避法律责任”,
    • 肇事逃逸故意伤害要怎么判?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8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手段极其残忍造成严重残疾的情况,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对于被害人死亡是出于过失。在伤害致人死亡后,立马就自首是法定上从轻量刑的一个情节,不过至于量刑还得由法官依据案件的情况来决定。其中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因一些过激的行为而致人死亡的情况,一般不会被判以死刑。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
    • 交通肇事逃逸间接故意杀人怎么处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27
      逃逸致人死亡:肇事人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没有帮助受害人报警及拨打120求救电话,致受害人因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间接故意杀人罪: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或者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 故意杀人和肇事逃逸的区别是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1-06-18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杀人或伤害罪行为。 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 (1)隐藏; (2)遗弃; 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
    • 肇事逃逸转故意杀人罪条件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4
      一、交通肇事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条件(1)有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①隐藏或者②遗弃;撞人以后,受害人没死,可是肇事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把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死亡,将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可能会使被害人死亡或残疾的结果持“无所谓”的放任心态。(2)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肇事后,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