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形式:1.审查主体。执行异议的主体是案外人,也就是正在执行的案件当事人以外的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2.证据审查。应当辩认证据本身是否客观存在。
一、民事纠纷法院判决赔偿没钱怎么办
民事纠纷法院判决赔偿没钱,法院会中止执行。当有钱赔偿时,可以恢复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二、起诉欠钱人多长时间强制执行
起诉欠钱人强制执行的时间是6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是公民或者一方是公民的,应当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强制执行。
一、申请强制执行要提交的材料如下:
1、强制执行申请书一份。
2、证明申请人主体资格的材料一份,受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的,一并提供委托代理资料。
3、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
4、被申请人财产线索清单。
二、对方欠钱不还,起诉的流程如下:
1、首先应当写好起诉书,如果书写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2、然后应当携带好证据和起诉书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
3、经过法院审查后,法院会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依法受理的就会开庭审理;
4、最后法院会依照具体情况依法判决。
总而言之,起诉欠钱人六个月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申请执行的经当事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不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并申请法院恢复原法律文书的执行,申请执行期限自结算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三、连带之债执行的条件有哪些呀
1.实质性条件
(1)须有连带之债的存在。
(2)债务人须履行不能。
(3)裁判有给付内容
(4)连带债务人不得为抗辩或异议。
2.程序限制
(1)申请引起连带之债执行程序开始的先决条件是申请执行人提出申请,没有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不得主动执行。申请应以书面形式为宜,其主要包括连带债务的发生事实,债权种类和数额,并对一申请执行的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
(2)审查。审查是对中请执行人提出的申请,就其真实性和程序上的合法性进行审理的行为。人民法院对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申请的事实和证据充分的,依法予以受理并开始执行程序;认为申请不合法的,依法裁定驳回。
(3)通知。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应立即通知连带债务人,通知要重点写明连带债务发生事实,连带债务人的连带给付义务及履行期限,同时告知连带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权利和期限,通知书要送达各连带债务人。
-
执行异议审查是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
284人看过
-
异议审查通常采用哪种方式?
129人看过
-
采取何种方式执行死刑?
199人看过
-
确定执行异议通过的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473人看过
-
如何审查外人的执行异议
50人看过
-
对执行裁定表示异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处理
62人看过
执行异议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并要求人民法院撤销或者改正执行的请求,或案外人对被执行的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主张权利并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并变更执行的请求。前种异议为执行行为异议,后种异议为案外人... 更多>
-
房屋应采取何种形式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1【房屋买卖合同法】房屋买卖合同应采取何种形式《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取书面形式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对房屋买卖合同应采用何种形式才有效,目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书面形式的合同才有效,但也有人认为在合同其他要件满足的条件下,只是口头形式的合同也有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在我国房屋
-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应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如何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06一、〈〈民事诉讼法〉〉规定: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对案外人异议的处理 70.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 案外人异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
-
行政复议审查书面上一般采取哪些办法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5我真是服你,你不会还当什么审查员呢,所以问题行政复议审查书面一般采取什么方法答案如下书面审理。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