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无论在诉讼中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在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给定的举证期限内都应当认真履行自身的举证责任。关于举证的期限,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以书面《举证通知书》的方式将本案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告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一般来说,举证期限为当事人收到《举证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延长举证期限的,需要延长举证期限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是否批准由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决定。同时,当事人还可以自行约定举证期限和交换证据的时间,但也应当经过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批准方可。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逾期举证的,除逾期提供的证据可能因超越举证期限无法得到对方当事人的质证外,还有可能存在该证据被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不采纳作为证据的法律风险。届时,劳动仲裁机或人民法院将会根据对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进行裁判。
实践中,我们作为律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逾期提供证据,结果导致劳动争议案件败诉。之后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用人单位及时提供了证据,导致整个案件在定性和裁判上都出现了变数,致使仲裁裁决极有可能被人民法院否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既实现了拖延案件审判周期的目的,也成功的钻了法律程序上的漏洞。用人单位的这种做法对于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这也引发了我国劳动争议审判中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因程序衔接导致的实体审判瑕疵的诸多讨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明确,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阶段非因法定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导致败诉,后该用人单位不服裁决起诉至人民法院时又提供上述证据的,该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不予采信。
-
劳动争议案件如何举证避免败诉?
248人看过
-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如何举证的问题
191人看过
-
劳动争议案件 逾期提交证据
231人看过
-
逾期申诉的劳动争议如何处理
26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怎么举证,劳动案件被告如何反诉
170人看过
-
怎么举证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305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劳动争议案件如何举证,对劳动争议不服怎么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1劳动争议案件如何举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者举证的范围 劳动关系的证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工资收入的证明、加班的证明等;如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雇佣关系的证明,未
-
举证的如何举证劳动争议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03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如下:劳动者何时入职,何时离职,由用人单位举证;劳动者是否在工作,由用人单位举证;劳动关系是否存在,谁主张举证;主张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变更、解除、终止的一方对劳动关系变更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是否支付工资和金额由用人单位举证;其他。
-
在我国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如何举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18一、劳动争议案件一般举证内容 1.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 2.劳动仲裁委员会对起诉方裁决书的送达日期。 3.劳动关系的证明: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雇用关系的证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提供工作起止日期及相关证明或当事人其他协议。 二、因涉及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而引起的劳动争议的举证内容: 1.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的决定、通知。 2.按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处罚的,应提供相应的规章制度。 3.职工违
-
劳动争议案件如何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提起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01所谓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劳动者若需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相关义务,则必须先行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起仲裁。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为大前提。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劳动者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形下,根
-
劳动争议案件中应该如何举证证明如何支付收款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23单位从其银行结算账户支付给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每笔超过5万元的,应向其开户银行提供下列付款依据[3]:(一)代发工资协议和收款人清单。(二)奖励证明。(三)新闻出版、演出主办等单位与收款人签订的劳务合同或支付给个人款项的证明。(四)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奖券发行或承销部门支付或退还给自然人款项的证明。(五)债权或产权转让协议。(六)借款合同。(七)保险公司的证明。(八)税收征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