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杨xx,男,52岁,农民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杨xxx,系被害人杨xx之子
案由:交通肇事
2001年12月11日17时55分,被告人吴xx驾驶农用翻斗车在320国道超速行驶时,该车车头右侧将行走在公路右侧的被害人杨xx撞倒在地。吴xx发现撞伤人后没有抢救伤者,而是畏罪潜逃。杨xx被撞伤后,在场群众当即打了120急救电话,经送往县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19时20分死亡。吴xx于次日凌晨3时20分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公安交警队认定吴xx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本案在审理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与被告人就民事赔偿已达成调解协议,且已履行。
一、二审法院审理本案时在适用法律上有两种意见和两种结果。
一审法院认为,吴xx驾车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在规定限速的无效交通信号或标志控制的交通路口超速行驶,发生交通肇事,致他人重伤后,未能及时抢救伤者,而是畏罪潜逃,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考虑到其有悔罪、自首、赔偿之情节,可以减轻处罚。据此认定被告人吴xx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二审法院认为,吴xx违章驾车发生交通肇事,致他人重伤后,虽然畏罪潜逃,但在场群众当即打了120急救电话,及时对被害人进行了抢救,只因被害人的头部受伤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吴xx的行为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本案应当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考虑其有悔罪、自首、赔偿之情节,可以从轻处罚。据此,认定被告人吴xx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点评:
本案争执的焦点是吴xx的交通肇事行为能否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主要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置受伤人于不顾而逃逸,导致受伤人员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这一规定强调的是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如果待业在肇事后虽然逃逸但被害人及时得到了其他人的救助,即使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行为人也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本案被告人吴xx在发生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虽有畏罪潜逃的情节,但在肇事后当即已有在场群众打120急救电话,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对其进行了及时抢救,并非被害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故二审法院认定本案不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而适用交通肇事后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正确的。
-
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88人看过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260人看过
-
如何判断行为是不是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88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和致人死亡后逃逸量刑有何不同
199人看过
-
逃逸致人死亡有哪些原因
179人看过
-
肇事后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办
44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与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是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的加重处罚情节,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在内,但应该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排除在刑法第133条之外;有的认为,这一规定包括过失和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对被害人死亡持放任态度),但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有的认为,该规定仅限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交通
-
如何判断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4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
-
应该如何看待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30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如抢救及时可能挽救其生命;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的救护措施,并逃离事故现场,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无证,,后致人死亡,逃逸,该如何判?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5按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无证、酒驾、逃逸算从重情节。但是一点要注意,如果不是当初死亡,而是逃逸后,伤者才死亡,有可能判到七年以上。
-
如何认定逃逸致人死亡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3逃逸致人死亡是行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义务而逃逸,弃被害人于不顾,致使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据此概念,显然将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当时就被撞死,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及时送往医院,也没有得到救治的情形排除在外。因为如果被害人当即死亡,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予以救治也无法挽救其生命而造成死亡的情形中,其死亡显然是交通肇事主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事后行为人逃逸所造成的被害人因未能得以及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