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出现工伤问题可以和正式工一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要求赔偿医疗费、住宿伙食补助费、交通费、康复费、停工留薪、器具辅助费等。如果出现伤残,可以要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出现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公寓拆了怎么赔偿
公寓拆迁,多数是国家对房屋的征收。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就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补偿。补偿标准为: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补偿范围为: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受伤者在车祸中如何获得全责方的赔偿
481人看过
-
如何在受伤后尽快报案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79人看过
-
如何在工作中遭受交通事故并获得赔偿
222人看过
-
受害者在车祸中受伤,肇事者逃逸,如何获得赔偿?
88人看过
-
公民在打架事件中受伤如何获得医疗赔偿
422人看过
-
受伤工人应该获得的赔偿
129人看过
收房是指业主根据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在房屋交付日到开发商办公室进行现场交接的过程。 通常在房屋达到合同规定的交付使用条件后,开发商会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业主收房。业主在收到通知后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及时办理房屋交接手续... 更多>
-
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工伤时,能够获得多少赔偿?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30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工伤职工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时,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
-
工作中受伤受害人怎么获得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23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属于工伤。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等级依据相关的规定补偿,存在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法-律依
-
-
没有劳动合同,如何在工伤赔偿中获得赔偿,工伤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22首先,证明劳动关系:虽然没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只要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依然可以按照工伤赔偿标准赔偿:事实劳动关系证明: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合法地位,确认了劳动关系不依赖书面合同的存在而存在,扩大了劳动保护范围,对不签定劳动合同的雇主有了更大约束,更多的维护了劳动者的合
-
在工地工作受伤的65岁以上工人如何获得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0针对65岁建筑工地工作人员受伤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由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由于是在工作期间执行职务而导致的伤害,因此应被认定为工伤。 鉴于劳动者已年满65周岁,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其作为用工主体的资格已经丧失,因此这种情况属于劳务关系的范畴。根据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相关规定,受害者有权向雇主及实际用工单位提出索赔要求,而非适用工伤追责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