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3 20:41:50 357 人看过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

1、从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经营,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者用于单位或个人拆东墙补西墙,则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从单位的经济能力和经营状况来看,如果单位有正常业务,经济能力较强,在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时具有偿还能力,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单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经资不抵债,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则定集资诈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从造成的后果来看,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没有归还,造成投资人重大经济损失,则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筹集的资金在案发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经归还,则定集资诈骗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应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4、从案发后的归还能力看,如果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能力,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实际归还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则具有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资金没有实际归还,则具有定集资诈骗罪的可能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0: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个人债务相关文章
  • 什么是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款罪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而集资诈骗罪的目的则是企图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进行赢利,在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公众存款的目的。这是两罪最本质的区别。《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6-18
    284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虽然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是有差别的,但这两种犯罪行为本质上都属于非法集资。在集资
    2023-04-12
    80人看过
  • 非法集资、集资欺诈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我国刑法不存在非法集资罪。非法集资只是一种行为(或一种犯罪)。非法集资+不同目的+不同后果=相应费用。比如上面引用的百度百科全书,,应该是这样的: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手段非法集资对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相关规定的解释基本相同(略),因此,从字面上解释它没有什么意义。一目了然的区别在于这两种行为的对象:“资本”和“存款”,一种吸纳资金,另一种吸纳银行存款法律意义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属于非法集资,两者兼而有之。重点是什么刑法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即吸收存款行为达到一定数额且有害的,可以将其定为犯罪。如上所述,刑法中不存在“非法集资罪”。也就是说,在各种非法集资犯罪中,只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数额犯罪,这是该类犯罪的最底层条款(如果存在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但不能认定为其他犯罪,则应认定该罪)。如果该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即不想归还)、
    2023-05-07
    324人看过
  • 非法集资提成退不了怎么办,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
    非法集资提成退不了是需要参与人自己承担的,如果当事人属于受害者就没有法律责任。非法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区别在于两者的概念不同、主观故意不同、客观行为的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一、非法集资提成退不了怎么办非法集资提成退不了应由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召集其他人员参加,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没有召集其他人员参加,属于受害者,没有法律责任,但参与非法集资的钱不受法律保护,政府有关机关会尽最大可能追回非法集资款项。《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非
    2023-06-05
    412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有什么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为:1、两者的行为目的不同。正常借贷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资金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吸取公众资金至其“金融机构”后,一般用于借贷等非法营利活动。2、两者的行为对象不同。3、两者的利率合法性不同。非法集资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非法集资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1、从筹集资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经营,则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用于个人挥霍,或者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或者用于单位或个人拆东墙补西墙,则
    2023-07-27
    160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集资罪的区别
    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的主要区别:(1)行为的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资金的目的,包括据为已有、据为单位或者他人所有。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法吸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而用于营利活动,以牟取暴利。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2)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前者是使用诈骗方法,即使用捏造事实、编造谎言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众财物;而后者则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方法,哪怕是以真实的方法来吸收公众存款,也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3)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主要侵犯的是公司财产的所有权,而后者主要侵犯的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诈骗的数额并不是量刑的唯一依据。一、集资诈骗概念是怎样的依据《刑法》,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并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和情节的
    2023-03-12
    362人看过
  • 民间借贷集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由于缺乏监管,民间借贷集资处于灰色地带,目前主要的规制手段是刑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同时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并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具体行为方式进行了列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该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分别从公众存款数额、吸收公众存款的人数以及经济损失数额三个方面予以了量化。1.民间借贷集资用于生产经营的,不应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首先,《解释》未明确将民间借贷集资列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解释》第2条所列举的12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具体行为。第12种行为是兜底条款,前11种行为不包括民间借贷集资。其次,从刑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看,如果将民间借贷集资用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实质是否定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且会得出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即个别民间借贷,不成立犯罪,公众性民间借
    2023-05-03
    75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本罪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类:1、以不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吸收存款人径直在当场交付存款人或储户的存单上开出高于央行法定利率的利率数来。因而此种方式又可简称为帐面上有反映方式。2、以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l)以体外循环手法非法以贷吸存。体外循坏又称绕规模,通常指贷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未在上级行规定的放贷规模内放贷,而以帐外吸收存款、帐外发放贷款的违规操作法存贷。(2)以在存款中先行补足自己擅自抬高的利率息差的方式非法吸收存款。(3)以擅自在社会上大搞有奖储蓄的办法非
    2023-06-09
    215人看过
  • 如何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因素来考虑:1、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大小。如果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较小的,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照法律规定,不构成犯罪。2、是否出于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实施的,不构成犯罪。3、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未违反了法律、法规规定的,不构成犯罪。如行为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幅度内提高利率,吸收公众存款的,不构成犯罪。一、非法集资100万判几年判断是不是非法集资,则要看是否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判断非法集资的行为是否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还是涉嫌集资诈骗罪。1、如果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00万的金额属于数额巨大,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2、如果构成集资诈骗罪,100万的金额属于数额巨大,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
    2023-04-01
    468人看过
换一批
#民间借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个人债务包括以下这些: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更多>

    #个人债务
    相关咨询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区别是哪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
      甘肃在线咨询 2024-08-29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般需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行为的实质非法性。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以生产经营、商品交易等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性质。这里分两种情况,一
    •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10
      (1)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非法占有集资款为目的;后者则以非法募集公众资金为目的。 (2)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以集资之名行诈骗之实,即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后者则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且不以使用欺诈手段为要件。 (3)犯罪客体不完全相同。前者既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后者侵犯的主要是金融管理秩序。
    • 什么叫集资诈骗罪如何区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5
      根据刑法第192条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非法集资犯罪的一种,但不是全部,要注意避免把集资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犯罪简单划等号。区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其他非法集资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也正是因为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还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刑法对集资诈骗罪规定了较其他
    • 非法集资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1-01-1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种非法集资的形式,二者的主要区别有: 1、侵犯的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他人用于集资获利所交付的集资款,既可以表现为资金,又可以表现为财物;后罪的对象则是公众的存款,它只能表现为金钱的形式,并且只能以存款人用于存款而获取一定利息的形式出现。 2、犯罪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同。本罪是以诈骗的方法高利放贷等生产或服务的经营活动。 3、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为
    • 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3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