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刑事审判监督有效方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11-26 15:55:50 140 人看过

面对目前刑事审判监督检察工作开展难、监督效果不尽人意的局面。完善立法、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方法,是体现法律监督职责,实现检察效益,维护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

一、刑事审判监督检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及所作的裁判是否正确所进行的法律监督,是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之一。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是否开展得好,直接影响到检察工作的形象和履行法律监督的能力,影响到整个检察机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它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生命力的象征。但目前而言,这项工作存在的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抗诉案件少、抗诉成功率低。抗诉是检察机关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公正、公平审判和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但是,近年来抗诉案件数量逐年减少、抗诉改判率低成为比较普遍现象。抗诉工作已成为检察工作的薄弱环节是不争的事实。

(二)公诉人员监督意识不强,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关键原因是怕监督影响与法院的关系,给“同行”难堪。此外,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普遍存在案多人少、工作量大的现象,导致诸多公诉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思想,并且对法院不接受监督、不纠正违法行为无可奈何,又没有法定约束力,因此造成公诉人员把精力放在出成绩、显效果的公诉环节上,把有罪判决当作公诉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而忽略了法律赋予的相应监督权。

(三)监督途径少、方法单一,监督效果不明显。检察机关依法可以通过审阅案卷、庭外调查、庭审程序和受理审查申诉等途径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刑事诉讼法》总则也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说明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应该贯穿整个审判过程。但实践中公诉人员的监督途径仅限于对庭审活动的监督和对裁判结果的书面审查,而对审判机关庭前的受理、告知工作、庭外调查活动和庭后的裁判文书送达等程序难于监督甚至不愿监督。另外,公诉人员对审判机关的监督方式也仅限于抗诉和庭审后向审判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而且抗诉局限于对案件的定性和量刑的畸轻畸重,导致抗诉案件抗程序的少,抗附加刑的少,甚至对偏轻偏重和适用缓刑不当的案件不抗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在庭后提出”,这说明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没有临场处置法官违法行为的权利,致使公诉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纠正违法审判行为,加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具有针对性的规定:“在庭后提出纠正意见,人民法院认为正确的应当采纳”,其中的“正确”与否最终还是由法院自己评定,并且检察机关对法院不接受纠正意见束手无策,削弱了检察机关的积极性。

(四)检、法两家工作机制的缺陷导致检察机关监督不力。体现在:一是量刑建议效果不理想。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监督审判机关量刑裁判的表现,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方式、方法,导致审判机关对公诉人提出的量刑建议不予采纳,使得量刑建议流于形式,几乎不起作用;二是检察机关实行庭前与法院沟通机制。检察机关为了追求有罪判决率,为量化考核争分,在遇到疑难、复杂或有争议的案件或者对案件起诉与否及定性、量刑等问题把握不准时,一般通过承办人、公诉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人逐级庭前与法院沟通、协商、交换建议的方式解决,导致监督成为“空壳”;三是法院系统内部的请示制度。实践中,一审法院通常对重大、疑难和存在争议的案件在庭审前向上级法院请示,造成上级法院先入为主,故对检察机关的抗诉案件不轻易作出改判。

(五)检察机关执行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过窄。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应当贯穿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不仅包括公诉案件审判活动的监督,还包括刑事自诉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审判活动的监督;不仅包括一审程序的监督,而且包括二审和再审程序的监督。但实践中检察机关在不派员出庭支持公诉或不参与审理的情况下,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民事审判部分、申诉案件、上诉案件监督甚少或根本不执行监督,这必然影响刑事审判监督的效果,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致使检察机关监督力不从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但对“确有错误”的范围并无具体规定,致使公诉人员把握不准不敢轻易提出抗诉。同时,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幅度过大,普遍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档次,对适用拘役、管制或缓刑、罚金刑罚的规定又过于原则性,导致检察官和法官对法律适用理解不一,造成检察官对“畸轻畸重”、“偏轻偏重”的概念难以确定,认为只要法官的裁判在法定幅度内量刑就是合法的,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体现,检察机关不该涉足。

(七)检察长列席审委会会议少甚至没有开展此项工作。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是审判监督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欠规范化,相关法律法规对检察长列席的根本职责、方式、程序及条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规定法院负有告知义务,致使操作缺乏依据,监督不力。

二、完善刑事审判监督检察工作的构想

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和改进刑事审判监督检察工作刻不容缓,检察机关必须立足实际,着眼发展,不断完善立法,创新工作机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察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快转变执法观念,增强刑事审判监督意识。既然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履行刑事审判监督的职责,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检察机关就应该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树立平等、客观、公正的法律价值观,彻底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转变“重配合、轻监督”的陈旧执法理念,增强敢于监督、积极监督的意识,对该提起抗诉的要坚决抗诉,该提出违法纠正意见的要及时提出,才能彰显检察工作的生命力,开创检察事业新局面。

(二)现行法律不完善是导致当前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法律的修改与补充至关重要。主要加快完善以下几点:

1、在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和检察院组织法中应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和作用,使其与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要求相适应。检察院组织法可规定检察系统内部各级检察院在公诉部门之外增设刑事审判监督部门,专司审判监督权,法院组织法也应作出相应规定。

2、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实行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式,使检察人员在实践中有法可依。具体是:

(1)扩展刑事审判监督的现有范围,补缺监督“空白区”,把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再审和申诉案件纳入监督范围;

(2)完善监督内容,把庭前、庭中、庭后的审判活动和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决定同时进行监督,使监督贯穿审判活动的各环节。

(3)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赋予公诉人当庭提出纠正意见的权利,并规定在法庭不接受当庭纠正意见时才采取休庭并立即向检察长报告的方式进行监督。

3、细化《刑法》有关量刑幅度的原则性规定,缩小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可通过立法机关或者高检、高法两家联合对刑法中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作出明细规定,并明确规定适用拘役、管制、缓刑、单处或者并处罚金及其标准的具体情形,还应把刑法中普遍存在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档次细分为三年至五年、五年至七年、七年至十年三个档次,把原刑法总则规定的“应当(或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条款具体细化,明确规定什么条件为从轻,什么条件为减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免除刑事处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压缩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便于监督。

(三)创新工作机制,拓宽监督领域。1、强化量刑建议制度,通过司法解释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对每一起公诉案件提出量刑建议,并缩小量刑幅度,这样如果法院作出了与公诉机关量刑建议差别较大的判决,就会令人产生怀疑,从而抑制了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保证公正审判;2、把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纳入人大法律监督体系,检察机关可将提起抗诉的案件材料或向法院提出的纠正意见书报送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审查,通过人大督促法院纠正错误。3、针对检察机关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欠规范的现状,补充规定法院负有告知检察院列席审判委员会的义务;

4、杜绝下级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向上级法院请示的现象,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内部规定解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可采取其他合法的方式。

5、检察机关自身应尽量减少在庭审前与法院就案件定罪量刑进行沟通,而应积极向上级检察院请示汇报,对提起抗诉的案件,下级检察院应当主动向上级检察院请示汇报,尤其对一些政策法律性较强的抗诉案件,抗前加强沟通,确保上级检察院的支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21: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完善刑事和解检察监督的几项建议
    目前,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有的地区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则意见,出台了一些操作方法,内容还不尽一致,有的还在摸索阶段。因此,刑事和解机制的规范化势在必行。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刑事和解制度,让刑事和解有章可循应是当务之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决好同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衔接,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要求公安机关的配合和理解,否则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如果公安机关对达成的和解结果有异议,可能对不起诉决定或撤回抗诉建议提出复议、复核,导致案件处理上的“拉锯战”。如果刑事和解法院不予认同,会导致检察机关刑事和解权威性的丧失,更加不利于此项工作的深入,顺利开展。因此,刑事和解必须努力争取公安机关和法院的理解和认同,在实体处理和程序运作上紧密衔接与沟通。二是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诉讼地位由于检察机关是认定和指控犯罪的控方,因此很难居中调停的“第三方”角色,而且,检
    2023-03-02
    303人看过
  • 浅析刑事诉讼中罚金刑执行监督的完善
    罚金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罚金刑的执行监督规定存在有不足这处。根据规定,死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由人民法院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由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管制、拘役和剥夺政治权利,由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对死刑执行的法律监督,无论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还是在死刑临场监督检察中,都充分显示着对死刑执行的监督,而对罚金刑的执行监督却没有具体的秩序和规范,造成检察机关难以操作。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从以上规定划分了罚金执行的五种方式:一是限期一次性缴纳;二是限制分期缴纳;三是强制缴纳;四是随时缴纳;五是减少或免除缴纳。在对罚金刑的执行过程中,对于被
    2023-06-11
    107人看过
  • 刑事审判的审判监督制度
    又称再审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工作制度。审判监督制度是实行两审终审制度的一个补救。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民事、刑事、行政三个诉讼法的规定,审判监督制度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前提,是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2)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上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提起审判监督的方式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或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4)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做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
    2023-04-04
    313人看过
  • 人民法院对刑事审判监督的管理与监督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知,申诉是对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所以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审判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审判监督有类型有很多,案件当事人申诉就是其中之一,当事人申诉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检察院提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监督的对象包括国家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有: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2、各级法院;3、各级检察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诉是对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所以申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书或者裁定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二百五十三条当事
    2023-07-04
    482人看过
  • 如何完善行政监督体制
    1.转变政府行政观念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政府转变理念,政府担任的角色要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只有转变政府行政观念,才能充分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力的实现作为行政的主要目标,做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接受公众的检验,公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被激发,参与式行政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参与式行政的有效实现除了政府行政观念转变外,公民自身参政意识以及参政素质也需要提高,公民的知情诉求是其参与权保障的根本。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为现代公民人格发育和公民社会养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域。公众广泛参与行政及对行政执行信息的反馈,有利于行政机关对立法、决策等内容及时调整,能避免由于参与缺失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冲突。社会稳定是政府实施善治和服务职能的前提,缺乏稳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将成为无本之木,难以实施。近年来发生的诸多群体性。2.提高行政监督
    2023-06-12
    203人看过
  • 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完善之前瞻
    为了提高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必须进步完善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目前,应当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前瞻性努力。(一)制定宪法监督的有关法律为了使宪法监督活动具有权威和有效实施,必须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宪法监督的具体法律,如《监督法》、《政党法》、《新闻法》等对宪法监督机关的组成、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监督内容、程序等进行规定,从而使宪法监督有章可循。(二)建立专任的宪法监督机关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职能。为此,可以考虑在全国人大现有的体制内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宪法监督的机关一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与目前存在的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一样,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宪法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研究宪法实施的状况,并就宪法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法律、行政法规
    2023-04-24
    187人看过
  • 要终止刑讯逼供先完善侦讯监督
    几乎被所有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都明文严禁的刑讯逼供,今天终于在我国被知情人士“透露”出来了,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兴和感谢的。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与侦查相伴而生的破案方式,虽然在旧社会长期存在,但已为现代文明所抛弃,我国宪法也明文禁止,刑法还专门设有刑讯逼供罪。由此而看,本就不合法的取证方式,最高检察院是否有必要重读一遍法律文件来终止刑讯逼供?姑且不去猜测是谁忘记了法律,就说“透露”出的这一消息本身,为何刑讯逼供取证不合法只限于死刑案件的范畴?按照法律和常理而论,但凡刑讯逼供所取得的证据,不论在何种案件中,均不可作为合法证据呈堂。程序不正义,结果将有失公信,在法律领域尤为如此。但退一步讲,就算我们把高检提出刑讯逼供所不适应的死刑范畴推及到任何案件,同样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公众如何知道呈堂证据不是被刑讯逼供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刑讯逼供屡试不爽的原因。“不打不出货,一打案就破”,这是刑讯逼供的
    2023-06-03
    383人看过
  • 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程序
    一、提起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是指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对生效裁判提出重新审判时采用的形式。采用一定的方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是审判监督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一定的方式提起或者采用非法定的方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便无法启动,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便不能纳入诉讼程序中加以纠正。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的规定,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包括决定再审、提审、指令再审以及抗诉。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具体程序是:1、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提出抗诉的,由控告申诉部门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决定。检察院决定抗诉后,由审查起诉部门出庭支持抗诉。2、最高检察院发现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上级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可以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检察
    2023-03-17
    409人看过
  • 完善立法上对立案监督的规定有哪些
    1、完善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限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通过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既有强制力保障,又有具体操作规程可遵循的、充分体现检察机关监督职能作用的刑事立案监督权。立法应赋予人民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活动中相应的职权主要有:调查权。即有权调取和审查刑事立案主体的案卷材料,有权审查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不立案和撤案决定书,有权对刑事立案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作进一步了解、调查与核实;决定权。即有权作出变更刑事立案主体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决定,有权作出变更刑事立案主体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决定,有权作出变更刑事立案主体的违法立案程序的决定,刑事立案主体在接到决定书后应当遵照执行;处罚建议权。即发现刑事立案主体工作人员在刑事立案活动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进行纠正后,对方仍然拒不改正的,人民检察院有权依照监督处罚程序,发出处理相关办案人员的建议权。2、制定更准确的立案监督范围刑诉法对
    2023-04-10
    89人看过
  • 应完善法院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
    一、划清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新破产法规定,对管理人的监督主体有三个:法院、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同时规定,管理人要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即确定法院为最核心的监督主体,这与各国破产管理人的监督原则基本相同。从新破产法的规定中看,对于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监督权的行使,必须通过法院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因此,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法院对管理人的监督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法定的几种情况,法院可依债权人会议申请或径行更换管理人。对于法院在何种情形下行使这一权力,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应理清各监督主体对管理人监督职责的划分。具体来讲,对于发生了《规定》中涉及管理人自身情况变化的客观事实,如管理人执业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被吊销或注销、出现解散、破产事由或丧失承担职业责任风险能力以及个人管理人失踪、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023-04-29
    368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是多少,刑事审判监督的方式
    一、刑事案件的审判期限是多少1、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3、二审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下列案件在刑诉法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2)重大的犯罪
    2023-03-04
    282人看过
  • 刑事程序法方面的完善
    我国大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追究没有规定专门的诉讼规则,需要确立更有利于检控的诉讼规则。1、在证明责任方面,效仿澳门《有组织犯罪法》的有关规定,对黑社会犯罪通过法律推定,确立举证责任倒置。也就是,明确规定某些事实(如参加黑社会集会、参加黑社会举行的仪式等)可作为对黑社会分子的推定,而黑社会分子互相使用或被称为某些头衔或代号(如大哥、老大等),可以作为对其充当领导职责的推定,这种法律上的推定必须有被推定者的反证才能被推翻。2、在证据规则方面,一方面加强证人证言的效力,如果有理由相信被害人、证人因害怕黑社会报复而不愿出庭作证,可以采用事先录音、笔录等形式作证,之后在法庭上宣读。另一方面扩大证据收集手段,许多国家的司法实践经验表明,利用电子监控、控制下交付等秘密侦查手段搜集证据,是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措施之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多是职业犯罪,具有较强的自我应变及预防能力,有着
    2023-02-28
    479人看过
  • 刑事审判监督的方式是什么?审判监督程序的物质来源是什么
    1、刑事审判监督的方式是什么?时发现的错误。为保证办案质量,司法机关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查或互查,或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必要的简易审查或复核。通过日常工作检查和对部分案件的综合审查或者复核,发现生效判决有错误的,应当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纠正错误案件的建议。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人民群众愿意向他们反映情况和要求。在检查、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及在代表会议期间,因应确实错误的决定而提出的动议或反映的冤假错案材料,反映了权力机关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司法机关应当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反映的议案、问题或者情况,作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重要物质来源,及时审查并向监督机关报告是否提交审判监督程序的决定。对机关交办的案件,还应当报告处理结果。(五)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对生效判决的意见。党政信访部门根据国情、政策方针的变化和司法工作提出的对某类案件的审查文件,当然应当成为启
    2023-05-07
    103人看过
  • 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亟待完善
    2008年3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社会通报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编制报批工作的完成情况。通报不仅公示了20个已上报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工作进度的省份名单,同时,还详细列举出编制完成、进入审批、正在编制中三种不同状态的地级以上城市的具体数字。如此详尽地公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尚属首次。通过这样的公示,先进和落后一目了然,很容易得到公众的监督:先进的地方政府获得无声的表彰,落后的地方政府则得到无声的鞭策。对于促进地方严格执行中央政策而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举无疑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然而,公示制度仅仅是监督地方执行政策的手段之一,加强监督力度更需要建立一整套严谨而完备的长效监督机制。毋庸讳言,在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未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少完备的监督机制,政策未得到严格贯彻。
    2023-06-05
    14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刑事审判的审判监督制度,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区别二者区别如下: 1、审理的对象不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再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既可以是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2、提起的理由不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只要上诉人主观上认为第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就可以提起上诉;而再审的提起,是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上级人
    • 刑事审判监督的途径和纠正的方法
      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06
      监督刑事审判的式:出席法庭;庭外调查;参加审判委员会;审查判决和裁决。纠正方法:口头监督,追究违法者责任刑事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和检察意见。
    • 刑事审判的制度,刑事审判的审判监督制度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刑事审判的死刑复核制度死刑复核制度是指审查核准死刑案件所遵循的程序和方式方法的规则。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由最高人民
    • 制约监督机制如何完善司法公正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6
      对于遏制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而言,监督机制可以从通过完善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从制度监督来说,制度中包含了对于制约监督机制的保护和设计,将会使得制约监督作为机制存在于各个不同的国家机器的运转中,这也必然包括了司法的运转,也必然会对司法腐败产生的制约,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保障,制度上对于制约监督机制的认可和接纳,是制约监督的存在的前提和根本。第二,从法律监督来说,当前依法治国的推进和法治社会、法
    •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的措施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2
      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的措施:(一)制定监督法律。比如制定《监督法》等相关宪法监督的法律,以明确其具体职责及工作程序,使宪法监督实施进一步规范化、法律化。在近几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上,有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制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议案。2002年8月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监督法草案。因此,为了使宪法监督活动具有权威和有效实施,我们要加快研究制定并出台监督法,对宪法监督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