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犯罪主体主观上的心理态度,既可能是过失心理态度,也可能是故意心理态度。
第二是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犯罪行为和过于自信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直接的作用,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既可以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可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
第三是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这种犯罪结果必须是实际发生的严重侵犯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直接或主要的犯罪结果,既包括物质结果,也包括非物质结果。犯罪主体对发生的这种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行为,才可以构成过失犯罪,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构成过失犯罪。
另外,法律还特别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过失犯罪,虽然也可以构成犯罪,但不负刑事责任,但可以负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纪律责任等非刑事责任的法律责任。
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怎样认定
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是否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1、主体方面:行为人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主观方面:行为人存在故意或过失。
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犯罪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3、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4、客体方面: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法律关系。
-
结婚必须达到哪几个法定条件
185人看过
-
必须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吗
274人看过
-
共同犯罪必须是过失犯罪吗?
118人看过
-
过失犯罪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吗
492人看过
-
过失犯罪什么意思怎么判
312人看过
-
必须达到打捞的效果
296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过失犯罪必须出现法定的危害结果才算是过失犯罪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3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犯罪行为和过于自信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直接的作用,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既可以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可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
-
达到什么规定必须构成过失爆炸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8过失爆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
不要求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2一般的过失犯罪都要看危害结果,如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可以不予刑事处罚。 《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自信是什么意思?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3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
-
过失犯罪是否必须造成严重后果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2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